6月17日午间, ST银亿一纸公告宣布,公司控股股东母公司银亿集团及控股股东银亿控股两家公司已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晚间,公司对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进行了回复。同日,公司还披露了独董对公司年报的“异见”。

由“15银亿01”违约所揭开的银亿危机一角,逐渐蔓延为上市公司股价连续跌停、大股东被动减持、公司被ST、业绩亏损等一连串麻烦。这家昔日的中国民企500强,能否通过破产重整而重整旗鼓?深陷泥淖的ST银亿又将何去何从?

商誉压顶 拖垮公司流动性

据ST银亿当晚发布的公告显示,2019年以来,银亿集团、银亿控股持续面临流动性危机,尽管通过多种途径化解债务风险,但仍不能彻底摆脱危机。该两家公司在综合考虑自身资产情况、负债情况、经营情况等因素后,于6月14日向宁波中院提交了重整申请。

目前,银亿集团、银亿控股尚未收到正式的受理裁定书。若两公司的重整申请被法院受理,则二者将进入重整程序,可能会对ST银亿的股权结构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

“祸”起何处?一季报显示,ST银亿前四大股东均保持极高的股权质押率或冻结率。其中,公司控股股东银亿控股所共持有的7.79亿股股份中,有7.12亿股正处于轮候冻结状态。

这与公司一路下行的股价密不可分。回查K线图可见,公司股价已从去年5月的10.3元高位跌至最新收盘价1.94元。随之而来的,是公司控股股东不断被动减持股票。如ST银亿6月11日披露,银亿控股的银河证券信用账户自6月3日至6日收盘,累计发生被动减持158万股。

事实上,风险早已敞露。2016年以来,银亿集团斥资120亿元收购美国ARC、日本艾礼富和比利时邦奇,并将美国ARC和比利时邦奇注入上市公司体内。自此,ST银亿开始了“房地产+汽车高端制造”的转型步伐。

然而,大手笔收购埋下的却是商誉“巨雷”。截至2018年底,ST银亿的商誉总额达70.7亿元,计划计提资产减值共计13.5亿元。受其所累,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89.7亿元,同比下降29.4%;净利润亏损5.73亿元,同比下降136%。

问询函回复透露公司难处

在交出了一份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的2018年年报后,ST银亿随即收到交易所的问询函。问询函开卷直指,公司实际控制人存在利用其控制的关联企业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并要求公司就此作出详细说明。

控股股东的爆仓风险对上市公司影响几何?问询函对此尖锐发问。据悉,截至5月9日,银亿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公司总股本72.65%,其中超过96%的股份处于质押状态且面临平仓风险,部分股份处于司法冻结或轮候冻结的状态。

除此之外,ST银亿一连串的债务违约亦备受瞩目。据公司4月30日公告显示,公司合计存在24.33亿元银行贷款逾期。另据年报披露,公司期末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金额达91.55亿元。

回售日为6月21日的“16 银亿04”债,投资者已申请回售金额为5.59亿元,然而截至2018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7.47亿元。兑付压力不言而喻。

就在年报问询函回复当日,公司披露的独立董事对年报问询函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显示,公司独董余明桂对年报投出弃权票,并表示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重大缺陷,关联方资金占用及其可回收性存在不确定性,子公司向代建项目公司提供财务资助导致的应收利息可回收性、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存在不确定性。另两名独董王震坡、王海峰则就内控缺陷的原因、子公司经营情况等不发表意见。三名独董均表示,公司内生现金流能力、外部融资能力均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公司相关短期债务的偿还安排、偿债资金来源以及短期偿债能力存在重大风险。

如今,这一团乱麻能否通过破产重整转危为机? 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