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已走入人机共存的时代,从服务机器人到飞行机器人,还有可以治病救人的微纳机器人,机器人正日益普遍的出现在我们身边,带来了更便捷的生活。
记者9月11日从世界机器人大会获悉,与会专家与企业家为大家展开了机器人突破传统与探索潜能的未来图景。
飞行机器人上岗外卖物流业
“未来机器人能不能像人一样无所不能?”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孙富春在会上向记者称:“答案是很接近可能。”
孙富春解释,现在的机器人技术正在不断结合AI、感知等其他技术,虽然目前的机器人还不是“全能王”,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在机器人上的应用,像材料科学、生物科学、肌肉感知技术、AI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正把机器人武装得日益强大起来。
大众对机器人应用的未来充满着畅想,而在不少领域,这已经渐渐成为现实。孙富春称,目前包括飞行机器人和无人机,已经在外卖、物流、工业等领域展开实验性探索。不过对于未来飞行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孙富春认为,相比于城市,其实飞行机器人更适用于一些乡村与偏远地区,这样才能最大化其价值。
“疫情与救灾等领域,甚至于高层建筑的清洁等环节,还有农业采摘、矿山开发、巡检安防等,也是飞行机器人和无人机未来可以大展拳脚的领域。”孙富春解释,近期翼龙无人机通过建立空中基站,在河南水灾救援阶段就发挥了很大作用。他表示,未来随着飞行机器人的定位与操控精度不断提高,甚至有望达到毫米级标准,其应用场景还将不断增加。
微纳机器人5年内可获进展
微纳机器人虽然只是微米纳米尺度的微小机器人,但却有着治病救人的潜在能力。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研究室主任、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副主席刘连庆在会上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微纳机器人的进展相对较快。他表示,纵观国际权威期刊,国内科研学者发表的文章数量与欧美发达国家已相差不远,国内外的研究基本同步。在临床上,国内试验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进展也基本等同,大致都已进入到老鼠等小动物的试验阶段。
在刘连庆看来,国内外后续临床试验路径基本上是狗、猪等大动物,再发展到猴子等灵长类动物,最终才能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今后微纳机器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针对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刘连庆称:“这就包括了解决注射型微纳机器人进行人体疾病治疗的难题。”
不过刘连庆也坦言,微纳机器人要进展到人体临床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预计在5年内,微纳机器人有望先在大动物的临床试验上先取得一定进展。
对于微纳机器人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刘连庆分析,微纳机器人进入人体后,会不会引起特异性反应、排异反应,它最终能不能被人体正常排除,都还是不小的挑战。
“在微纳机器人的驱动方面,其能源究竟应来自于磁、光还是超声,学界也还未完全达成共识。”刘连庆解释,此外包括生物兼容性、药物代谢和副作用等问题,微纳机器人专家、临床医生和药企也应加大合作力度,尽早建立起一个综合指标体系。
机器人替代手机成服务入口
“大家不必怀疑,我们已走入一个人机共存的时代。”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在会上称:“虽然大家还很依赖于手机,但未来通过人机共存主动交互的形态,机器人将会成为新一代家庭服务数据的入口,我们不需要再亲手通过键盘去互相沟通。”
谭旻表示,目前有观点认为,2030年机器人数量将与人类数量等同,那时全球会有100亿台机器人服务100亿人。
疫情使得无接触式服务成为一种刚需,在谭旻看来,服务机器人发展的黄金十年已经开始,服务机器人也在真真正正变成大众的需求。
谭旻透露,目前有报告对全球和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做出预判,到2025年,美国这一产业规模将接近4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则会有1500亿元的服务机器人市场,具体涉及到教育机器人、康养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检测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
不过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挑战也非常大。谭旻分析,包括技术的突破,以及市场的培育与成熟等,其难度也不小。
事实上,目前中国大型服务机器人产业已经能够达到比肩全球的水平。谭旻称,目前全球相关五大机器人公司就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其中,我国机器人企业已拥有日渐增多的专利,技术水平也在稳步提升。未来国产机器人也将更多应用于智慧园区、智慧政务、智慧机房、智慧零售、智慧防疫等领域。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