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是医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产业链中的基础环节。我国作为制药工业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原料药产业取得较快发展,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与出口国。同时,随着大批专利药到期及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对有关药品生产研发需求的加大,原料药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但是,这一行业也面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布局不尽完善、绿色生产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布局我国原料药产业并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原料药产业的发展意义何在?企业又应如何提质增效迎接未来的挑战?针对有关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及企业。

我国是全球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

原料药是指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根据下游制剂的专利期差异,可以将原料药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三类。

“化学原料药是药品的基础原料,处于医药产业链的上游,是保障下游制剂生产、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的基础,也是影响药品质量、制约产能的主要环节。”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学恭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方案》的发布强调了化学原料药的行业基础地位和战略地位。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潘广成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原料产业在全球医药产品供应链的顶端,在全球医药产品供应链中处于重要位置。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链和产品种类比较齐全,在出口和保障国内药品供应、增进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原料药企业有1300家左右,总产量超过200万吨,营业收入近4000亿元,约占全部医药制造业的16%。截至目前,我国原料药企业获批的化学原料药有近2000种(不含医药中间体),绝大多数制剂产品的原料药都可以在国内生产。

经过长期发展,原料药逐渐成为我国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与出口国,原料药出口交货值约占总营业收入的22%,全球很多原料药品种来自中国。”王学恭介绍说。据了解,我国主要以大宗原料药生产为主,在齐鲁制药集团原料事业部副总经理赵卫良看来,我国的原料药在原材料、劳动力和环保成本等方面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的优势。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2019年我国出口原料药(含中间体)1011.85万吨,出口额达到336.8亿美元。维生素C、头孢类抗生素、甾体类药物等大宗原料药产量长期占据世界第一,心血管、神经类、抗病毒药物等特色原料药的竞争力逐步得到提升。

赵卫良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主要原料药生产区域为中国、印度、日本、北美和西欧,其中中国和印度成为主要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家。“近几年,除了成本和规模优势,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在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管理体系、工艺开发能力、国际认证经验、环保意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赵卫良强调。

“我国完整的化工产业体系居全球前列,这为我国未来原料药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持续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上海创诺医药集团总裁兼国家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华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从整个行业的形势来看,西方跨国制药企业为了降低专利期药物制剂生产成本,又或是为保持已过专利期药物制剂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也会产生在我国定向委托生产和采购其原研原料药的需求,这将成为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的增长点之一。

随着我国原料药市场地位的不断稳固,这个被看作是有着近万亿未来市场规模的产业,在拥有巨大存量的同时,看得见的增量也随着政策及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变化而逐渐显现。在人口老龄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及大量专利药到期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原料药需求扩大已成必然趋势。据EvaluatePharma预计,2021~2024年,将有共计1450亿美元销售额的专利药到期,相应产生约145亿~290亿美元的仿制药替代空间。不仅如此,自2018年我国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以来,截至2020年,前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实际采购量已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2.4倍。这种需求旺盛的景象促使企业纷纷扩大原料药产能。

加强研发攻关促进原料药产业创新升级

在看到新形势下原料药产业面临机遇的同时,更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在过去较长时间内,我国原料药行业存在小、散、乱的局面,制药企业依赖仿制,创新能力不足,在新药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工艺改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缺少专利优势和技术优势给国内原料药企业发展带来最大的挑战就是部分品种产能过剩,同质化、重复化生产严重。”赵卫良举例说,从产品来看,我国抗生素类、解热镇痛药类、维生素类、抗肿瘤类、甾体激素类等原料药产能规模较大,这些品种在国际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近年来产能无序扩张,我国部分原料药品种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低价竞争、资源浪费。

近年来,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和环保安全监管趋严,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工艺落后的原料药产能逐渐被淘汰。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管统计年报,2016~2017年,我国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数量骤减约900家。尽管如此,随后几年此类企业数量又有所增加,王学恭表示,业内仍要高度重视原料药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在疫情影响下,由于医疗物资及药品的短缺,各国均不同程度加强了对建立自主完善的医药供应体系的重视,特别是在原料药领域,目前全球整体处于产能扩张态势。

面对国内外行业发展形势,潘广成认为,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还需要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优化产业结构。而在此过程中,技术装备创新升级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是原料药大国,但并不是原料药强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制药装备行业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制药设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赵卫良分析说。因此,《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技术装备创新升级,推动骨干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王学恭认为,产业技术升级是提升原料药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产业稳定增长和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原料药设备生产和新技术应用与国际高端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制药工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薄弱。“我国想要提高原料药生产质量水平,不仅需要提高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标准,而且应根据全球化市场新变化,加强原料药设备新技术的应用,真正与国际接轨。”赵卫良坦言,特别是在研发阶段,大量研发相关非结构化数据还未高效利用,如何在研发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新技术,帮助药企实现低风险、快速研发出新药,缩短新药上市时间,将是未来值得持续挖掘的高潜力领域。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有力推动我国原料药设备真正实现从仿制到自行开发、再到自主创新,与国际接轨并踏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原料药行业发展,助推我国成为原料药生产强国。”赵卫良说。

加快绿色转型推动原料药产业集聚发展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国际标准的不断提升,我国原料药产业仅仅依靠既有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包括欧盟、美国等都对原料药进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工艺、技术、质量、注册、准入等多个方面,而这恰恰是我国许多原料药企业所缺失的。如何推动原料药产品、企业及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道现实难题。

“原料药企业要长久的发展,一定要在传统能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的引入使用方面不断有所作为和创新,才能适应和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战略部署。”张华表示,要通过全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以及连续反应生产技术、管式反应和微流控技术的应用来提升生产过程的安全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人为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原料药处于医药产业链上游,由于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多种有机溶剂,产业整体“三废”排放较高。潘广成认为,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效、环保、节能是必然趋势。《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对大宗原料药开展绿色化改造,持续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排放水平。

近年来,我国密集发布有关政策,持续收紧环保监管措施。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化学原料药等6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从推动化学原料药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出发,细化了有关规定。据了解,目前,不少原料药设备企业为了配合原料药企业发展,已经积极展开了行动。如干燥设备厂商加强研发投入,成立了专门的环保公司及配套的工程实验中心,生产节能环保的绿色设备;也有药机公司将新的技术融入到原料药设备研发和生产中,研发出了利用液氮作为冷源给系统进行制冷的液氮冻干机,降低能耗、水耗。

在环保约束趋严、要素资源配置倒逼和市场化竞争多重作用下,我国原料药企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搬迁改造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产业升级对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工艺落后企业的淘汰,也进一步促进了产业集聚发展。在此基础上,《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原料药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新建原料药项目进入适宜区域及合规设立的化工(医药)园区,引导现有原料药企业在区域间优化调整布局。

“当前,原料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要形成良性发展,需要考虑原料药生产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合规设立的配套设施完善的化工(医药)园区已成为原料药企业增量发展的主要承载空间。”张华表示,近年来各地加快推动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改造,在优化布局中加强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王学恭强调,在“双碳”背景下,原料药产业布局不但要解决大量历史遗漏问题,还面临新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能耗双控”等政策要求,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提高原料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是进一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发展格局的需要,也有助于带动制剂出口的增长。为推动我国原料药国际化发展更上一层楼,有必要培育一批面向国际市场需求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布局,打造‘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国际竞争优势。”

此外,赵卫良认为,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供应基地,但在利润空间较高的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规范市场占比仍然较低。对此,潘广成建议,下一步需要建立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药品国际注册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提高中国医药企业产品通过国际认证的比例。此外,还应推动化学原料药产能国际合作,鼓励企业在境外建设短缺中药材生产基地。立足原料药产业优势,实施制剂国际化战略,全面提高我国制剂出口规模、比重和产品附加值,重点拓展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医药市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