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在科技日报社、世界5G大会、未来移动通信论坛联合推出的我国首档通信领域科普节目《通个信》首期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串烧了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
无论是眼神等肢体语言的近距离沟通,还是声音、官方驿站等远距离的交流,亦或烟火、灯光、旗语等指向更具体的信息传递,从远古时代开始,通讯就是人类主要的生产生活手段,有些方式直到现在还在沿用,比如旗语。
曹则贤说:“不要以为今天的通讯方式有多聪明,在利用电磁波之前,人类已经发展出了一整套相当有效且巧妙的通讯方式,从通讯模式、编码、载体的运用,到如何保密等要素,该有的都有了。”
尽管如此,电磁波的诞生,才是点燃人类文明的那束电火花,通信技术服务人类与社会由此起步。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电和磁这两种现象是怎样被发现的?
静电的发现源自于古希腊的贵妇人穿着绸缎衣服在家吸猫。
1600年前后,一个叫威廉·吉尔伯特的人创造了电(electricus)这个词。
正如伏特是电动势的测量单位一样,磁动势的测量单位是吉尔伯特,从中可以看到,吉尔伯特非凡人,他的伟大磁学研究“德马格内特”,首次合理解释了指南针指向南北的神秘能力,揭示了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
磁的发现则应该归功于今天叙利亚一带的一个放羊娃,当他拄着底端包铁皮的棍子满山撵羊时,发现这根棍戳到有些石头啥事没有,戳到有些石头拔起来却费劲。
1831年,迈克尔·法拉第验证了“电磁感应现象”后,人们认识到电和磁是一家,电能产生磁,磁也能产生电。
曹则贤说:“也就是说,不靠电池,让水流推着一个线圈在磁场里转,或者拴个毛驴在那儿转圈,就能持续产生电。”
那一年,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带着历史使命出生了。他所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造福于人类的无线电技术,就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抱着给法拉第的理论“提供数学方法基础”的初衷,麦克斯韦列出了表达电磁基本定律的四元方程组,准确描绘出电磁场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把混乱纷纭的现象归纳为统一完整的学说。此后,英国科学家泰特将并不简单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简化,成了我们在教科书上见到的样子。
1865年,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并得出结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揭示了光现象和电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1887年,大神级天才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一条金属丝连起两端的锌金属小球,按下开关,金属球啪啪打火,远处,同样的装置也隔空打火。
“两组装置之间跑的是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的电磁波。”曹则贤说,“这个简单的电路,就是我们近代物理的出发点,是影响我们人类的伟大装置。”
1888年,赫兹公布了实验验证电磁波存在。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总结的电磁理论,至此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赫兹没有想到他的这一成果将开创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如曹则贤所言,“科学的发现将产生怎样的重大成果,许多时候就差一个窗户纸,得有人把它捅破。”
实验成功后,赫兹的助手曾问他:“您这个实验好像影响很大,它有什么意义?还有什么用?”
赫兹说:“可能真没什么用。证明麦克斯韦很伟大就是这个实验的意义。”
而在阿尔卑斯山旅游的小男孩伽利尔摩·马可尼听到这个实验结果的消息时,心里咯噔了一下,那年才十四、五岁的马可尼意识到这个实验的落地价值,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产生电火花的开关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几年后,马可尼证明了这些不可见光波可以用于无线电通讯,无线电随之问世。
曹则贤说:“今天高水平通信技术带给人类的福祉,有赖于物理学、数学等基础科学的步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