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航空总医院中医与康复医学中心治疗师付英杰
近日,随着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提高,必然伴随着骨折受伤人数的增加,在学习正确的运动技巧之外,如果不幸发生了骨折又该如何处理?一旦发生骨折其三大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前两部分一般由骨科医生根据患者损伤部位、骨折分型和患者年龄等情况确定具体治疗措施。
北京大学学报21年4月发表了关于17年和18年两个雪季的大众滑雪者损伤的回顾性分析,文章显示每1000例滑雪者日损伤分别为4.53例和4.46例,其中21-30岁的人数最多,大于50岁的受伤患者中重度损伤(包括脑震荡、骨折)损伤率34.8%。由于我国现代康复医学起步较晚,第三部分功能锻炼是常常发生错误认识的地方,普遍存在重手术轻康复、手术与康复脱节的错误。加上传统“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观念影响,很多人错过了例最佳的训练时机,那么手术后究竟能不能动什么时候动怎么动?以最容易发生僵硬的肘关节为例,新的专家共识认为制动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周以降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发病率,对于复杂且常见的肱骨髁间骨折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甚至不建议术后制动,充分说明了尽早功能锻炼的重要作用。
一般认为四肢创伤骨折的康复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纤维骨痂期康复(第0-4周)、中期骨痂形成期康复(第5-12周)和后期骨折愈合期康复(第12周以后)。早期康复是预防并发症的黄金时期,却也是普遍受到忽视的时期,工作中经常能遇到因为不知道训练不会训练甚至错误训练而后悔莫及的患者,因此对损伤建立正确的认识十分重要。对于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在回归正常生活前横亘着肿胀、角度、力量、负重、步态和日常生活能力这几座大山。
消肿:保护患肢局部制动可以避免新的损伤或激惹受伤组织;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渗出控制肿胀,虽然冷敷十分简便有效,但是有些患者担心所谓的“寒气进去”,冷敷时长不足以至于肿胀持续存在的现象十分普遍,相对于一般认为的2-3天内冷敷,根据个体反映当患侧皮温高于健侧2度以上均进行冷敷可能是更好的标准。加压包扎、抬高、药物、物理治疗和爪形肌内效贴也是很好的办法。
角度:关节僵硬是很多人就诊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肩关节固定2周发生的功能障碍恢复需120天,固定3周发生的挛缩完全恢复可长达10个月。这凸显了早期在保证骨折愈合的情况下进行无痛关节活动的重要性,无痛或微痛下的角度训练逐渐被更多医生使用,受伤部位的临近关节早期活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力量:为身体活动提供动力的肌肉,卧床一周力量会下降12%左右,肢体在12天不活动后,I型和II型肌纤维各自出现14%和17%的肌萎缩。早期的肌肉等长收缩即可以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又可以减少肌肉萎缩。根据超量恢复原理,中后期的肌肉抗阻运动是恢复肌力和耐力最为重要的方法,训练力量时尽量减少受伤关节屈伸的幅度和次数可以在增长力量的同时减少对关节的磨损。
负重:生物力学和动物研究表明早期适当负荷对骨折愈合是有益的,但是在下肢骨折后比较负重方案的高质量研究并未普遍应用,所以这方面应严格遵守手术医生的建议。在被允许负重后可使用电子秤量化每日负荷,记录负重时长和频次,并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重量。
步态:下肢损伤患者在限制负重时会不可避免的跛行,为了避免错误姿势的持续影响应进行前后重心转移、左右重心转移、患侧步行训练和健侧步行训练,在穿衣镜前训练可借助视觉反馈达到更好的效果,待全负重时借助平衡垫或专业的平衡训练仪对步行中的稳定性也很有帮助。在上下楼梯时遵循“好上坏下”原则,也就是上楼时好腿先上下楼时坏腿先下。
不同部位不同损伤类型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多和骨科和康复医生沟通可以获得最佳的预后。运动是好事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别看着谷爱凌,自己变成了“骨爱折”,毕竟优秀的谷爱凌从8岁到18岁也骨折过三次。希望大家运动时做好防护,量力而行,因为从雪场的尽头骨科出来后可能还要去康复科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