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第三十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在京举行《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会。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披露的一系列数字,展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节水工作取得的成就。

魏山忠在致辞中透露,“十三五”时期,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8%和39.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36提高到0.565,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10%左右,全国用水总量总体维持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

魏山忠表示,水是公共产品,实现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既需要相关行业部门联动配合,更需要全体公民树立节水理念、转变用水方式。为此,2021年12月,水利部与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共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从观念意识、用水行为、社会实践等不同层面,引导社会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水观念。

在本次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会上,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许文海对《规范》进行了深入解读。许文海表示,《规范》着力聚焦节水细节,注重培养节水习惯,尤其是考虑到全国各地地理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大不相同,南北方、东西部以及城市、乡村在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规范》从多数人的用水习惯出发,将节水责任、节水义务与公众日常的实际用水情况相结合,注重实施的可行性,保证措施的朴实性和可操作性。如《规范》中提出了不用长流水解冻食材、正确使用坐便器大小水按钮等诸多细致、可行的节水建议。以此推动全社会养成节约用水习惯,逐步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实习记者都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