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指导,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中国经济出版社主办的2022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北京开幕。
在建设绿色生态系统的进程中,海洋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人类探索生存与发展的疆域,从近地到远地探索,到今天的深地、深空、深海,海洋资源始终是我们重要的一个资源的来源。
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现场,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震介绍了能源行业未来的演进及中国海油推进能源转型的行动和实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震
能源行业的未来演进
王震认为,全球碳中和愿景重构了能源产业发展的格局。在不断细化的碳减排目标下,各行业都加快了绿色转型的发展方式。目前,能源产业加速向技术主导和资本主导转变。而传统的化石能源更多是资源主导的,在未来新的能源里面资本主导会更重要。
王震提到,目前能源行业发展呈现“四个必然”:能源基础设施必然加速升级、传统能源必然高质量发展、能源技术体系必然加快创新、新一轮材料革命必然提速。在新能源行业,一些稀有材料、关键矿产资源将会出现供不应求。
碳中和还将重构企业竞争规则和核心竞争力,产品和原材料的碳含量将成为与成本、质量和服务同等重要的竞争要素。一些长周期的能源项目将来可能会面临着沉没成本的风险,对能源转型影响很大。油气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仅是能源,它本身更是经济发展推动的重要因素,所以油气行业本身具有双重使命和双重功能。
当前,企业落实净零目标推动能源行业边界模糊。碳中和愿景会重塑企业竞争态势,清洁低碳能源成为更多企业减排降碳的必然选项。传统能源企业与新能源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导致行业边界的模糊,传统能源行业的边界也更加模糊。这都对未来能源的管理、监管以及整个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重构业务模式要适应低碳转型,也利用碳中和的愿景倒推企业中长期的发展,发挥整体竞争力。企业要利用战略合作建立发展生态圈,要探索集“生产、贸易、配送”于一体的综合能源业务的发展模式。
中国海油的行动和实践
在成立的40年间,中国海油实现了从上游到下游、从浅水到超深水、从国内到国际的三大跨越。
王震介绍,中国海油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面,提出了三大工程、一个行动。第一个工程就是油气增储上产的攻坚工程,第二个是科技创新的强基工程,第三个是绿色转型的跨越工程。中国海油希望通过努力,成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探索CCUS产业化发展的先行军。
目前中国海油提出“十四五”期间,公司的碳排放强度下降10%—18%,力争2028年实现碳排放的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海油新能源、新业态的资本性支出比例在“十四五”期间达到5%—10%;“十五”期间达到10%—50%。到2050年,中国海油国内能源产品里非化石能源产量占比将超过50%。
王震表示中国海油明确了碳中和路径的三个阶段,即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40年前实现清洁能源占比50%,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碳中和实施方案包含了六大行动:稳油增气保障行动、能效综合提升行动、清洁替代行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行动、绿色发展跨越行动、科技创新的行动。(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