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线讲述】
日夜坚守,只为天堑变通途
讲述人:中铁四局玉磨铁路二分部突击队队长 丁骋杰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我们擦去汗水和泥灰,换上崭新的工装,踏上列车。那一刻,心已沸腾。当火车呼啸着驶入玉磨段,穿过我们亲手修建的隧道、桥梁时,我们激动得齐声高呼:这是我们修建的铁路。6年,2000多个日夜,多少血汗在这一刻成为荣誉的勋章。
2016年4月,我们进驻工地。为“啃”下“八桥两隧”,一支由68名青年骨干组成、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突击队站了出来。
“八桥两隧”管段总长6.01公里,跨度却长达342.34公里,且地处炎热潮湿、蚊虫密布的原始森林,难度可想而知。更令人头痛的是,阿墨江山路狭窄难行,物资运输十分不便,可施工进度等不得。大宗物料运不上山,那就拆了分块运,36公里的山路,整整走了3天3夜。勘察施工现场时,每天天不亮,我们就身背沉重的测量仪器、砍刀、水和食物,从半山腰一点一点往上爬。
突击队的施工重难点主要集中在元江、南溪河、阿墨江三座复杂特大桥。在峡谷地带建设复杂特大桥,是世界级难题。我们仅用一个月,就建立了大桥三维模型。突击队员三班倒,施工现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热都”元江,年均日照2300多个小时,气温常年40摄氏度以上,大桥钢结构烫得可以煎鸡蛋,突击队员个个黑里透红,第一高墩浇筑时,每次浇筑都要耗时4天4夜,突击队吃住在现场,几乎没怎么合眼……
拿下世界级难题,少不了科研助力。我们先后设计研发了13项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攻克了20余项国家级技术难题。多么自豪,我们的青春智慧献给了这样伟大的事业。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温源、丁一鸣、赵秋丽、李志臣、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想)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1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