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写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召开之际

光明日报记者 董城 张景华


(相关资料图)

2022年是北京金融街建设与发展30年。11月21日,以“踔厉奋发,共向未来——变局下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合作”为主题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开幕。全球近400名重量级嘉宾出席论坛,围绕当前经济金融热点话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各国各方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共同克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积极贡献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力量。

对金融街论坛的固定举办地北京市西城区而言,金融街作为中国金融地标所在,早已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就在2022金融街论坛开幕当天,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政务服务站在西城区正式启用,楼内的企业和员工“足不出楼”即可咨询政策、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这是西城区试点“党务+政务”服务模式,进一步畅通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了解,金融街建设规划构想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西城区和中央经济部门相继建议,在北京市西二环一带,建立一个由各大金融机构总部组成的“金融街”。《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曾提出,在西二环阜成门至复兴门一带建设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国家级银行总行和非银行机构总部。

如今,北京金融街集中了国家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管理部门和监管机构,集聚了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被明确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

已然寸土寸金的金融街,还有发展腾挪的空间吗?

很多北京人都对逛动物园批发市场记忆犹新。从地摊起家的老“动批”,曾一度是京城最有影响力的服装集散地,也是北京“大城市病”的顽疾之一。今天,老“动批”早已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退出历史舞台,化身为金融街的一部分。

对标纽约“硅巷”之于华尔街、伦敦“硅环岛”之于东区金融城,西城区和海淀区在金融街与中关村之间连接地带建设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老“动批”原址楼宇升级,转型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赋能。

近十年来,一批服务和承载国家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相继在金融街落地,新入驻金融机构751家,注册资本金8600亿元。新入驻机构中一半以上为新兴金融业态,三分之二以上为国家金融改革衍生的重要机构,区域业态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国家金融改革发展能力更加突出。

随着金融街论坛2020年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西城区紧紧围绕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承担国家使命,积极服务国家金融改革,承接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金融法院、金融网关、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等重要金融改革事项和国际合作重要金融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先行先试“首发”政策成效显著,开展多个全国首批、全国首单“两区”创新政策试点。落地重要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凸显,两年来共入驻金融机构122家,注册资本金3158亿元,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如今,金融街以占北京市0.02%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40%的金融业增加值,创造了全市70%的金融业三级税收贡献,成为中国金融产业聚集度最高、人民币资产流量最大、税收贡献最为突出的区域,始终发挥“中国金融风向标”独特作用。

“金融街不仅是北京的金融街、中国的金融街,还要办成世界的金融街。”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告诉记者,金融街将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更好的合作平台、更好的政策体系、更好的服务机制支持全球各类金融和专业机构落地发展,成为全球开放新高地和世界金融新坐标。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3日 10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