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8月20-22日,生猪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协同创新项目现场会暨第三届猪产业发展大会在四川绵阳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

会议指出,我国生猪产业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上连种植业,下接加工业和消费业,产业链长、资源需求多、环境影响大,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产业。近年来,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非洲猪瘟疫情的巨大冲击、新冠疫情的重大影响,消费市场、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国际市场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倒逼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加快推进高产高效科技创新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稳就业、稳物价、稳金融,保障居民就业、基本民生、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支持下,生猪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协同创新项目组(以下简称“生猪协同创新项目”)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8个研究所的11个科研团队,面向生猪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需求和生猪稳产保供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生猪绿色养殖、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统筹种群优化与扩繁、营养饲料、环境卫生、工艺设施、饲养管理、兽医防疫、质量控制以及废弃物减排、资源化利用等核心技术,构建了“猪群健康、生产高效、产品优质、环境友好”的生猪生产全产业链技术模式,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助力企业节本降耗、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会议强调,要不断加强生猪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把创新链部署到产业链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赋能生猪全产业链发展;生猪协同创新项目专家要坚持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三农”、服务科研,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优势,深入产业一线,聚焦实际问题和关键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生猪协同创新项目各成员单位要继续坚持以稳产保供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生猪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悉,“十三五”期间,生猪协同创新项目在辽宁北镇市、河南驻马店、广西贵港、浙江金华、四川邛崃、四川绵阳等地布局了22个示范基地。其中,绵阳既是科技大市也是畜牧大市,生猪协同创新项目主推的生猪高效生产、健康无抗饲料、种养循环等29项核心技术已在绵阳落地生根。

“十四五”以来,协同创新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新增布局了12个重点示范基地,并通过挂牌示范、研产结合、协同创新与企业联动,不断优化生猪健康高效产业技术模式,实现了生猪料重比下降0.15、抗生素减量超70%、粪肥资源化利用率超90%,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此外,通过举办全国性或区域性技术交流培训,出版和发行《种猪场口蹄疫净化综合防控技术方案》《非洲猪瘟大家谈》《生猪绿色养殖模式及集成技术手册》等专著和技术手册等,促进了产业链企业骨干和一线生产人员技术提升,助推了优势技术和重大成果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了生猪产业在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会上,生猪协同创新项目组联合科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和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发布了多个项目研究成果。大会同期还举办了生猪协同创新项目现场观摩会、猪产业发展博览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第八期青创论坛、“猪周期”反思与生猪产业未来互动论坛及饲料营养与饲养、种业创新发展、银行保险服务创新赋能生猪产业等专场分论坛,从多维度、多层面展示交流了生猪产业创新技术和成果。(宋雅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