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双11”刚收到一堆垃圾短信,后脚“双12”新一轮营销短信又呼啸而来;春节临近,各种骚扰短信又是新一波“轰炸”。手机短信已沦为信息垃圾场。此前,工信部已就《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明确提出未经同意的商业短信不可再随意发。近日,参与制定这部新规的业界专家透露,今年年内,对垃圾短信“一剑封喉”的举措有望出台,届时企业违规成本将大幅提高。
1 谁在发
电商平台运营商都在发
“双12”收到了近20条促销短信,最近手机营销短信又是30多条,这让肖女士不胜其烦。“关键是今天你退订了一批,隔几天另一批商家的营销短信又冒出来了。”肖女士打开短信,从背背佳某专卖店,到经营赣南脐橙的某果园,还有某内衣旗舰店的商品信息推送,以及拼多多、京东、淘宝各种平台促销信息应接不暇。
事实上,如今各类电商平台正是垃圾短信的制造大户。“京东元旦前多次发送各种所谓惊喜大礼包,不胜其烦之下我退订了他们的短信。没想到春节前苏宁的推广短信又频繁驾到。”市民闫女士也深感无奈。
更令消费者束手无策的是,本应是垃圾信息过滤屏障的运营商,自己发起垃圾短信来也毫不手软。
在市民佟先生的手机中,他一会儿成了运营商本月幸运用户,接着又该积分摇奖了,很快原价6元的视频彩铃仅需1元即可体验。不仅如此,诸如“运营商嗨购爱奇艺黄金VIP季卡仅需 29.9元”,“运营商携手京东购物满100减12.12元”,“手机营业厅消费大转盘抽奖机会上线”等联合促销广告接连不断,运营商成了垃圾短信的另一大源头。
2 怎么发
委托代理群发
让人不胜其烦的垃圾短信,究竟是怎样精准直达市民手机的呢?记者拨通了一条疑似垃圾短信预留的电话,这是一家名为“嘉信”的房产机构,工作人员并不讳言:“我们委托一家代理公司在操作。”
那么这些可以群发短信的代理公司好找吗?
记者在百度上搜索“代发短信”的关键词,立刻涌现出来近2800万个搜索结果,首屏链接几乎都是企业广告。
3 贵不贵
每条最低不到4分钱
他们代发短信的价格贵不贵?
记者试着拨通了一家名为秒赛科技公司的电话,工作人员透露,代为群发营销短信的价格普遍是0.05元/条至0.07元/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开展“短信轰炸”业务的绝不止中小企业,就连互联网巨头也盯上了这块蛋糕,而且价格更优惠。眼下,腾讯云40元就能发1000条短信,每条短信只需0.04元。而阿里云优惠后相当于每条短信只要0.036元。
阿里云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发送这些短信并不需要提供内容接收者的授权。换言之,这些“无理骚扰”是否影响了他人生活,甚至可能会对内容接收者造成精神损害乃至财务损失,这显然并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重点。
4 能退订吗
退订需缴短信资费
垃圾短信令人不胜其扰,那么这些短信能退订吗?
记者梳理各种手机营销短信后发现,多数广告短信都显示有退订渠道,通常方式是发送字母“N”或“TD”至原短信号码进行退订。
记者从运营商方面获悉,按照其现行规定,移动用户向10086、电信用户向10000、联通用户向10010发送短信是免费的。而对于消费者收到的非运营商短信,虽然接收不收费,但在消费者退订时,运营商收费大体约为0.1元/条。
5 谁埋单
短信资费大概率用户自己掏
退订垃圾短信的费用该谁掏?去年10月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宣判案例给出了答案。
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披露,王女士注册“每日优鲜App”用户后,该App向她发送了含有每日优鲜推广内容的商业短信,王女士按照短信指引回复“N”进行退订,花费1毛钱短信资费。王女士认为,“每日优鲜App”以格式合同的方式约定推送商业广告,侵害其合法权益,将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要求确认每日优鲜公司《用户协议》《隐私政策》中相关内容无效,并增加用户拒绝其发送商业广告的选项,提供有效的商业广告信息拒绝途径,赔偿因退订商业推广短信而产生的0.1元短信资费。
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认定,王女士与每日优鲜公司签订的格式合同有效;每日优鲜公司向王女士推送商业短信不违反双方合同约定,但王女士因退订商业推广短信而产生的1毛钱短信资费,应由每日优鲜公司承担;此外,法院判令25元案件受理费由被告每日优鲜公司承担。
尽管有法院案例维护消费者权益,但目前监管部门对营销短信的退订费并无明确规定,绝大部分情况下,这笔钱还是用户自己掏。“一天几十条垃圾短信,真要一一退订,反倒是白给运营商作贡献了。”肖女士表示,对此她也没法较真。
支招
使用手机“黑名单”或“屏蔽”功能
退订就要收费,有没有既收不到垃圾短信又不用缴费的方式呢?
对此,移动与电信的热线客服人员给市民支招,消费者可以借助智能手机自带的“黑名单”或“屏蔽”功能,达到既不接收该商家营销短信又无需付费的目的。
记者验证发现,打开一条短信后,在手机右上角普遍会有选项清单,点击后即有“屏蔽骚扰短信”的选项。此外,大家也可将营销短信号码或相关手机号码添加至手机“黑名单”内,这些方式均可实现不再让消费者收到相关短信的目的。
不过垃圾短信制造者也花样频出,除了内容更隐晦外,还会故意使用“额镀”“环款”等有歧义的变体字,以逃避手机和拦截软件的智能识别。
此前360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当季国内仅被拦截的垃圾短信就已经超过了46亿条。
怎么举报
流程繁琐颇费周折
“短信轰炸”究竟谁来管,怎么管,好不好管?记者调查发现,多头管理以及受理方式繁琐和受理渠道不统一,让市民举报时颇费周折。
记者拨打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热线后,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只受理对垃圾短信号码的举报。随后记者致电12300北京市电信用户申诉处理热线,发现他们仅负责运营商涉嫌滥发垃圾短信等相关情况的投诉。
记者发现,包括12381工信部公共服务电话平台在内,上述3条热线对制造垃圾短信的企业(即短信内容提供者),尚不能直接受理相关投诉。换言之,垃圾短信制造者们大概率不会收到相应“罚单”。
“有关部门的政策和治理行为都有,但如何真正执行没有细化措施,治标不治本的情况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说。
北京观道律师事务所主任朱金元律师认为,从法律角度讲,发送垃圾短信的相关企业和运营商已涉嫌骚扰行为,也是应该承担侵权责任的。一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针对制造垃圾短信的企业,违法成本确实应该提高。
如何治理
提高违法成本严厉追究责任
目前对垃圾短信的监管力度远远不够。除非可能涉及刑事问题的诈骗短信,我国对短信业务的监管主要依据是《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而对于相关违规行为,该规定仅明确会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只有提高违法成本,更严厉地追究涉事个人和单位的责任,才能切实保障手机用户的权益。”朱金元说。
令人欣慰的是,2020年全国人大已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拟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草案提出,企业相关违法行为可处以5000万元以下或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并可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营业执照,同时对直接责任人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手机号码属于隐私,垃圾短信又时常伴随虚假和欺诈等内容,未经许可随意发送侵犯了大众的通信自由权和隐私权。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和工信部《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的落地,消费者有望在今年获得更清净、更安全的通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