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怔忡是怎么回事?

心悸怔忡的原因主要有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心悸怔忡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常伴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

在中医中,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病情轻者为惊悸,病情重者为怔忡。惊悸的发病,大多与情绪有关,可以由骤遇惊吓,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者过度紧张导致的,呈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轻,多为实证。而怔忡多由体虚日久,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以发作,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安,不能自控,多为虚证。或者虚中夹实。病情较重。惊悸日久不愈,也可发展为怔忡。

中医上认为,现代医学中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比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者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心肌炎,甚至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都属于心悸怔忡的范畴。

怔忡和心悸的区别

心悸病是中医一种疾病的命名,心悸病又分为惊悸和怔忡,惊悸的发病多和情绪因素有关,可以由于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过度紧张而诱发,多数情况下,呈阵发性,病来比较快,病情比较轻,实证居多,可以自行缓解,不发病时亦如常人。

怔忡的发病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没有精神因素也可以发生,经常持续心慌、心中惕惕不安、不能自控,活动之后容易加重,多数属于虚证或虚中夹实,起病比较缓慢,但是病情比较重。不发病时也可以见到脏腑虚损的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也可以转化成怔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