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下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舟”的原型机美国当地时间4日在得克萨斯州进行了高度约150米的首次试飞。“星舟”火箭比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现有的“猎鹰9”和“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更强大。据该公司官网介绍,这种可回收再利用的新型火箭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等。“星舟”将是全球功能最强大的运载火箭,可将超过100吨载荷送入地球轨道。
这是继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载人“龙”飞船本月2日搭载两名美国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成功降落海面后,该公司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又一进展。
5月底,该公司发射“猎鹰9”火箭,在航天飞机退役后首次用美国航天器将本国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6月以来,由埃隆·马斯克创办的该公司又两次发射“猎鹰9”火箭,成功部署总共121颗卫星,其中包括118颗“星链”卫星。
在成立十余年时间内,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凭借不断进步的创新技术以及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包括低成本火箭研制、卫星工业化生产和高效发射服务等,在商业航天市场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本和速度优势,成为全球商业航天竞争的一支催化剂。
其中,火箭可回收与重复使用技术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商业发射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该公司现有“猎鹰9”和“猎鹰重型”两型主力运载火箭。公司官网资料数据显示,“猎鹰9”单次发射价格为6200万美元,“猎鹰重型”为9000万美元。
目前,美国和欧洲是全球商业发射市场上的重要力量。除“猎鹰9”外,大运载能力火箭主要还有美国“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和欧洲阿丽亚娜5型火箭等,但这些火箭单次发射价格大都在1亿美元以上。显然,“猎鹰”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成本远低于竞争对手,具有较强竞争力。
在全球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发射频率十分惊人,计划以“一箭60星”的发射速度在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从太空向地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该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格温·肖特韦尔2019年9月在“世界卫星商业周”会议上表示,公司计划在2020年实现24次“星链”卫星发射,即每月发射两次。
截至6月14日,第9批“星链”卫星已完成部署。按照目前部署速度,到2020年底前,该公司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卫星互联网运营公司,2027年成为全球服务超过1000万用户的卫星互联网运营商。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副总裁乔纳森·霍夫勒今年3月在华盛顿举行的2020卫星会议上说,目前该公司以每天6颗的速度生产“星链”卫星。按照官方公布的6200万美元“猎鹰9”火箭单次发射价格计算,重量260千克的卫星发射成本为每颗103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猎鹰9”火箭发射成本,还是“星链”卫星造价,都有可能进一步降低。目前“猎鹰9”已实现一级火箭回收,若后续实现二级火箭回收,可继续降低火箭发射成本。而在卫星造价方面,美国媒体分析指出,目前,每颗“星链”卫星的制造成本已远低于50万美元,甚至可能已经低至25万美元。
以“猎鹰9”火箭为代表的低成本火箭运载技术是推动全球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星链”计划则掀起了星座计划和商业卫星市场发展的热潮。多国卫星需求、发射数量都在显著增长,卫星生产也正在从单一的“定制化”逐渐发展出“工业化”生产模式。
商业航天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也将为太空经济催生新的方向。除了卫星互联网外,还有卫星遥感、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测等多个方向。展望更远未来,太空基地、前往火星等,都是商业航天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航天领域的产业、技术和资本筹集都已开始加速。德国斯塔蒂斯塔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不到4150亿美元,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接近60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40年,太空产业的经济规模将提高到1.1万亿美元。
中国民营航天起步相对较晚。不过,近几年在开放政策的鼓舞下,民营航天公司开始遍地开花。一众中国民营航天公司先后成立,行业发展呈现出“火箭速度”,不仅企业数量多,业务类型也是百花齐放。专家指出,中国商业航天力量正在崛起,“散、弱、小”的发展态势已开始改变。2020年4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更是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围。可以说,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