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安徽创新馆看‘黑科技’。”现在只要你到安徽合肥来,第一个参观点很可能是安徽创新馆。
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装置、墨子号卫星……8月份普通的一天,“创新网红”馆里的展品,始终令人目不暇接。
自去年4月24日开馆以来,全国首家以“创新”为主题的展馆——安徽创新馆已接待参观近13万人次。其为何能拥有超高人气呢?
因为这里不仅可“看”科技,更是安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浓缩。
来1号馆感受高端科研成果
一踏入安徽创新馆的核心区域1号馆,立刻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厅吸引。在这里,除了可看到量子信息、聚变新能源、合肥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外,参观者还能借助视频、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近距离感受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人造小太阳”、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等高端科研成果。
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准安徽省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主基地,着力构建“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有序推进“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形成由点到面、由中心到全局的省域创新网络,成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和桥头堡。
三年多来,瞄准原始创新,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涌现出一批新成果、新技术、新突破,尤以信息领域表现最为耀眼。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在2017年和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点赞”中国科大量子科技成果。
超前布局 精心呵护未来产业发展
首日涨幅923.9%,盘中涨幅一度达到1002.82%,刷新科创板以及A股单日涨幅纪录……上个月,首日登陆科创板的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盾量子)表现十分抢眼。
在诞生地合肥,国盾量子用了11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蹒跚起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量子通信设备制造商和量子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
“像量子这样的未来产业发展,一是需要资本的力量,二是要有应用场景对接。除了政府牵头整合资本力量,还需要实验网络,于是合肥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通信网。”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朱胜利说。
正因有了政府的超前布局和支持,以国盾量子为代表的量子企业、产业才得以蓬勃发展。目前已拥有20余家量子关联企业,量子产业链初步形成。
为了呵护、鼓励创新,安徽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形成一系列保障创新的制度成果,创新链条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专利权质押融资”等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推广的首批“全创改”经验。
创新不止于此。在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12条重点产业链,均有一位市领导挂帅当“链长”,建立起常态化服务机制。
“我们在创新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够通过‘链长’制得到解决。”合肥矽迈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小春说。
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越”
合肥京东方65英寸、75英寸面板市场出货量位居全球榜首,合肥跃升为世界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长鑫打破全球寡头厂商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实现“中国芯合肥造”。
近年来,合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越”,培育出京东方、长鑫等行业领先的龙头科技企业,“无中生有”打造出千亿级别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芯屏器合”组合大显身手。
推动产业发展的背后,是合肥坚持做好“强链补链延链”的文章。朱胜利表示,合肥一直在重点关注科技含量高、市场有需求、国家有需要的新兴产业。
据了解,为撬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肥灵活运用基金这一投资利器,通过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以“基金+产业”模式,实现“四两拨千斤”。现已打造总规模超过600亿元的国有基金丛林。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围绕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龙头企业,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 “中国声谷”获批成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
今年4月,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在合肥“安家”,联合江淮汽车打造世界级智造工厂。随后德国大众“重资”入股国轩高科和江淮汽车。频频动作透露出合肥的新目标:致力打造第三个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再造新的增长极。(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