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日前湖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东湖高新区、中国信科、北斗导航、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纷纷亮相,彰显湖北科技为国家“十三五”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10月21至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十三五”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区域创新展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六家国家高新区分别设立展示专区。其中,东湖高新区以展板和视频方式,展示了“十三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突破性成就。

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8.3%,全国领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100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2.7%;获批建设两个重大科技基地设施,成立了1国家研究中心、3个国家创新中心;制订了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发展规划、创新创业他等十条、在线新经济二十条;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等。东湖高新区还现场展示了中国信科研发芯片、武汉杨森研发的三层仿生结构人工血管、武汉奋进科技研发的配网不停电断接引作业机器人和安翰科技研发的磁控胶囊胃镜移动检查车。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团队成果“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实现了对国际顶尖水平的赶超,曾荣膺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为提升我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的话语权作出了实质性贡献。在展览现场,它和潘建伟院士的“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并肩名列“十三五”科展成就的基础研究展区重大成果展板上。

在重大专项展区,展出了由武汉大学研发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技术重大成果。武大杨代常教授利用水稻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已成为我国标志性植物源医用蛋白成果。杨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一个用水稻生产的一类创新药,意味着一直匮乏的血液血浆将有可能从植物中“种植”和提取,该产品目前正在二期临床试验中。

在社会发展展区,展出了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冠病毒分离和全基因组测序、小分子药物筛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研发的早期COVID-19CT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华大基因武汉火眼实验室等重大成果。

湖北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湖北坚持以促进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主线,以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全省“十三五”科技规划重点任务基本完成,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为“十四五”谱写科技强省建设新篇章奠定良好基础。

据介绍,湖北省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在全国的排名由第10位上升为第8位,排名中部第1位,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第一方阵”;基础研究竞争力位居全国第6位。

“十三五”期间,湖北科技人员获国家科技奖112项,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中西部地区之首;全省R&D活动人员由“十二五”末的22.1万人增至2019年的28.55万人,在鄂“两院”院士73人,数量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十二五”末的4.3件增至2020年的12.41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