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互联网+教育”成为撬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12月25日,信息技术赋能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学术年会以线上形式云端召开。经过11年建设,广东已有2500余门省级以上的在线开放课程,省校级微课达6000门,基本实现高校学科专业全覆盖。目前,广东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数量已达435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0个,覆盖近九成本科高校;省级一流课程998门,十四五期间将再遴选3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
“国一流”“省一流”专业覆盖近九成本科高校
此次会议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下,由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省7所本科高校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联合承办,探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式创新发展,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致辞中,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教授介绍了广东“一流”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目前,广东共有59所高校已拥有一流专业,其中43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位居全国前五;420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89.39%的本科高校,体现了广东本科专业建设在全国的整体竞争力。
从各校的专业入选率看,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和广东外贸大学三所高校的专业中,65%以上的专业都是一流专业。姜琳认为,这充分说明广东在推行“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计划后,高校凝练办学特色,优势专业得到较好发展。另外,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五所高水平大学已入选“国一流”“省一流”专业数占本校专业数均超过50%,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较高。
29所高校拥有258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目前,全省共有258门国家级的一流本科课程,位居全国第六位。从入选高校看,全省有29所本科高校拥有国家级的一流本科课程,其中中大、华工和暨大占了111门,占比为全省总数的43%,其他高校一共占比57%。可见,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之间的差距相对比较明显。
据介绍,一流课程有5类金课,其中线上一流课程有67门,占全国线上一流课程的3.57%。线下一流课程有91门,占全国线下一流课程的6.22%。混合课程40门,占全国总量的4.6%。社会实践的一流课程有11门,占全国总量的5.98%。虚拟仿真课程49门,占全国总量的6.73%。
因此,从广东省一流课程占比全国5.04%的比例来看,广东省线上一流课程以及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的占比都与5.04%的比例差距较大,说明广东省在线上课程以及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建设方面还相对比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已经建设了998门省级一流课程,十四五还将继续遴选认定3000人左右的省级一流课程,助力一流专业的建设。根据2021年刚刚发布的省级一流课程的建设任务,将认定1000门左右的省一流课程,按照限额方式发放给每个学校。
广东已基本实现在线开放课程学科专业全覆盖
线上一流课程是一流课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俗称“线上金课”。据悉广东高校目前已有2500余门省级以上在线开放课程。初步统计,广东线上开放课程的总量超过6000门,基本实现广东省高校学科专业全覆盖。
她介绍,为推动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广东省于2018年启动了建设省级企业在线开放课程,紧密对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目前已经建设了223门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
此外,2018年11月,广东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目前加盟的高校已经有82所,涵盖8所港澳高校,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参与其中。据统计,联盟的平台上已经汇聚了超过1600门课程。
2019年8月,广东省教育厅在国内率先创新性地组建了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职委员会,充分发挥了专家在慕课建设中的咨询、指导、规划等作用。她透露,未来还将组建新文科、新医科以及新农科的教职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