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力电池回收方式介绍

当前我国的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主要存在两种方式:梯次利用、材料回收利用。

根据研究机构EVTank 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及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18)》中的数据显示,2018年梯次利用市场规模约8.98亿元,回收拆解市场规模约3.19亿;到2022年,其市场规模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梯次利用市场规模达80.11亿元,回收拆解市场规模50.93亿元。

1、梯次利用

通常情况,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容量降至80%以下时,将不能满足汽车动力需求,但依然可以用于其他地方,如电力储能、五金工具等,即梯次利用。2018年7月25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扩大梯次利用试点范围,以17 个省市和地区以及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为试点,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以中国铁塔为例,自2018年起对外宣布停止使用铅酸电池作为备用电源,转而使用退役的动力电池作为储能装置。这对于资源充分利用,环保等都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有许多梯次利用试点项目,如表所示。

2、拆解再生

拆解再生是目前动力电池回收的主流处理办法,具体的拆解过程主要包括:放电、拆解电池系统、拆解电池模组、电池包处理和材料提纯等步骤,进而实现可再次利的高纯锂盐和重金属等材料的回收。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以锂电池为主,其核心回收环节主要为通过化学、物理以及生物 *** ,对电池包处理和材料提取,将电池中可再次利用的材料进行提纯,满足再次生产制造的需要。

随着动力电池“报废潮”的到来,各大企业、机构等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尽管相应处理技术在不断的成熟完善,拆解再生难度越来越低,但由于产业链混乱,部分地区企业为了获得回收补贴等,拆解再生市场出现了恶意竞价和不规范拆解现象,导致单位动力电池回收价格远高于其自身价值。

二、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及处理现状

2018年,由七部委联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回收动力电池的责任主体遵循“谁生产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提出明确了以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为主的回收主体,其中汽车制造商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而相关企业也要各司其职,履行在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的相应责任;此外,随着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的不断推广,第三方回收企业也在不断增加。

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作用下,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逐渐形成了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和第三方企业并存的三种回收主体模式。

三、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现状

相关报告显示,在补贴、牌照路权和部分地区资源配置优化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趋势,虽然在2019年由于 *** 补贴政策的加速退坡,出现首次销量下降,但随着退坡边际效应的影响减少,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还将不断扩大,如图所示。

2010-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很大程度代表了动力电池在市场上的保有量,结合我国最早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时间和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2019年我国出现了动力电池的大规模退役潮,知名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及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18)》,在报告中指出2020年预计国内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到25.7万吨,2022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2.2万吨,数据整理如图所示。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量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废旧动力电池数量的急剧增加,动力电池回收已然成为新的挑战。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种类众多,根据工信部2019年2月份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以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为主,分别占比54%和40%;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中三元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71%、17%;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23%、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三元、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53%、33%,见表。

各类型动力电池的金属含量

大量动力电池退役后,未经妥善的处置和进行价值更大化利用。一方面,大量的废旧动力电池在市场上流通,不规范的处置将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电池中含有大量有毒元素和液体,一旦泄露将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另一方面,不同的动力电池中含有各类重金属等材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回收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资源的合理再利用,还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动力电池回收渠道现状

自2018年起,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在 *** 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和相关企业积极探索之下,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已经有了一些领先的参与者,其回收方式主要为表中所示几种渠道模式:

五、动力电池回收的政策概述

随着动力电池报废潮的来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引起 *** 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完善相关管理办法构建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从2016年起,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不断出台,如由工信部提出的《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要求回收拆解企业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工信部等七部委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中,确定了生产责任延伸制度,开展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电动汽车制造商和动力电池制造商要对其安装、出售的动力电池回收负责,并提出 *** 相关监督部门应以多种形式发挥引导作用,加快回收体系建设,推进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则重点指出,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应侧重于技术和专业装备发展、推动梯级利用、材料再生利用等。

此外,地方政策上,2018年1月,深圳市 *** 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监督管理办法,首次提出动力电池回收补贴,对满足补贴标准的企业,按照20元/千瓦时的标准专项计提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资金。对按要求计提了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资金的,按经审计确定的金额的 50%对企业给予补贴,补贴资金应专项用于动力蓄电池回收;上海市则对车企回收动力电池给予每套1000元的奖励。

在欧洲等新能源汽车发展较早的地区,相关规定相对国内更加具体,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如欧盟委员会在其2006年推出的相关指令中,规定了强制性的更低回收率,并给出了相关的奖惩办法,该办法实行多年,对于当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起到了较好的正向指导作用。

众多文件对动力电池回收规范、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回收利用模式等给出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行业发展标准,但尚未形成真正的回收机制。但不可否认,动力电池退役潮的到来,推动我国回收行业的快速发展, *** 通过奖惩、补贴等政策干涉回收活动是未来的趋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