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念珠菌,又名白假丝酵母,是一种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别看它的名字里有“酵母”二字,但是它同日常生活中酿酒、发面时所用的酿酒酵母可不是一回事。
作为人类最为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白念珠菌通常生活在人体的黏膜表面,比如口、咽、肠道,以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但也可引发内脏和全身性感染。
它还是一种共生菌,对健康人群无致病性,正常机体中的存在数量也较少。
然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免疫系统破损时,抑或是正常菌群失调导致其所受约束减弱时,白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状态,由共生菌转变为致病菌,侵染人体组织,引发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阴道炎、口角炎、鹅口疮、肠胃炎、脑膜炎、菌血症和败血症等。白念珠菌传播途径多样,常见的有性交、公共卫浴、浴池、泳衣和医疗器械等。
白念珠菌对紫外线、干燥和化学药剂的抵抗力较强,但是对热敏感,60℃条件下一小时便会死亡,最适存活酸碱度为5.5。
需要说明的是,正常人体阴道pH值在4.0左右,具备一定的自洁功能。然而,当该值转为5.5时,白念珠菌便会大肆繁殖,进而引发阴道炎。
白念珠菌有三种常见形态,分别是酵母型、假菌丝型和菌丝型(如图所示),视不同生长环境而异。
图 :徐大勇等人拍摄的不同白念珠菌形态
酵母型白念珠菌外观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6微米,同酿酒、发面时所用的酿酒酵母形态极为相似。
该型白念珠菌通常存在于人体的皮肤和黏膜之上,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不致病,但其会在人体血液系统中传播。
菌丝型白念珠菌则是由酵母型白念珠菌萌发形成芽管,芽管再经生长、延伸而成。菌丝型白念珠菌易附着、侵入人体组织细胞,还能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该型白念珠菌的致病力要明显强过酵母型。
那么,白念珠菌是如何侵染人体的呢?
健康人体中,白念珠菌通常以酵母型黏附、定殖于人体上皮细胞表面。
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严重缺失时,白念珠菌细胞从酵母型转变为菌丝型。随后,菌丝“刺入”人体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与血液发生接触。
血管内,菌丝型细胞转为酵母型,酵母型细胞伴随血液流动到达新的组织部位,开始新的侵染。酵母型白念珠菌也可附着于血管内壁,转成菌丝型细胞,穿透血管内皮细胞,侵染人体组织。
目前,治疗白念珠菌感染是一大临床难题。在我国,有超八成的真菌感染为白念珠菌所致。
另外,尽管有不少抗真菌药物可供选用,但是一些种类的白念珠菌疾病的致死率始终居高不下。例如,由其所引发的菌血症的病死率便介于40%-80%。
上述可选药物主要包括:唑类药物(如酮康唑和氟康唑)、多烯类药物(如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类药物(如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以及烯丙胺类药物(如萘替芬和特比萘芬)。
这些药物在使用时应做到规范、合理,切忌反复、大剂量用药,否则病原微生物抗药性产生在所难免。
此外,同用药相比,平日里注重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始终是上上之选。
白念珠菌作画(浙江省人民医院朱永泽供图)
*本文为《胖魔王的微生物阵地》(微信号:nldxhjwswx)首发,任何媒体转载时须保留《胖魔王的微生物阵地》名称及微信号。未经许可,严禁对包括标题在内的任何改动。
*文中图片大部分引自网络,如不慎侵权请告知。欢迎朋友们就内容进行斧正,一切为了更好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