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9点56分,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了183天的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医监医保人员帮助下,喜笑颜开地从返回舱出来,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觉良好,感谢”!

这是中国航天史在天时间最长的一次任务,期间完成了许多过去没有做过的工作,这些都有许多详细报道,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这次任务和返回,各路航天专家说得最多的就是正点、完美、100分!

正点,是指整个回收过程按时到位,且落地返回舱端正地竖立着!返回舱落地时侧倒在地虽然也属常态,但正立比侧倒对航天员的安全和感受是不一样的,这种正立姿态航天员是保持躺卧姿势,对刚回归地球的航天员减轻重力影响非常有好处。

完美,就是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从脱离空间站到返回地球,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只围绕地球转了5圈就进入大气层了。而过去一般要绕11圈,神州十二号绕了15圈,这次减少了10圈;在以“半弹道式”穿越大气层、穿越黑障区、10公里开伞、落地反推,每一步都非常平顺精准,只能用两个字概括:完美!

当然这个完美还包括地面支持每一步都非常精准到位,返回舱刚落地,直升机和人员就如科幻大片般的到达跟前,几只野骆驼也多次闯入镜头凑一把热闹,似乎也很兴奋和忙乎,呼喊: “骆驼明白”。

在快速、精准、正点、完美的支撑下,100分就顺理成章了。英雄归来,短暂接受了采访,就被抬进了一旁等待的医监医保车里面,一人一车。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返回舱回收现场的特殊车辆,它们是干嘛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医监医保车医监医保车一共三辆,相应服务三位航天员,每人一辆。可能大家有些奇怪,为什么航天员使用的车辆都是一人一辆,为什么不能三人共用一辆呢?这样是不是浪费或太过奢侈了?

不,一点也不,这是国际惯例。因为宇航员是非常珍贵的,说他们是国宝一点都不为过。在他们到飞船的路上和返回乘坐的汽车,都是一人一辆,这至少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门的医监医保人员,只有专门的医监医保车辆才能更方便顺利展开服务;二是为了安全起见,如果其中一辆车发生问题,不会影响其他航天员的安全。

据悉,今天出现的这三辆医监医保车是由中国五百强民营企业程力集团制造,是首次使用这种方式让返回的航天员得到更好的照顾。这个车内空间有12平方米,配套有空调、微波炉以及专用卫生和洗漱设备,可以及时让航天员得到周到温暖的照顾。

航天员出舱后,为了减少在野外暴露时间,很快就转入医监医保车进行护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吴斌表示,在医监医保车里会对航天员进行9大项目31个小项的医监医保护理,包括身体检查、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指标,大概需要100分钟。

通过检查,对航天员的身体状况会作出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估,同时在车内会帮助航天员将抗压服脱下来,换好衣服,稍事休息,然后享用回到地球后的第一顿“大餐”。

说是“大餐”,是相对在空间站而言,其实只是一些家常菜。这顿饭除了按照规定配备所需营养外,口味是根据航天员生活习惯和要求,准备的家常菜。

据有关人员透露,这顿饭包括面条、馒头、小米粥、醋溜土豆丝、醋溜白菜、榨菜、川味香肠、黄瓜、草莓味的西红柿、西瓜等等,主副食一共有20多个品种,很朴素,也很营养,还让每位航天员品尝到浓浓的家乡味道,

在医监医保车两个多小时的地球重力再适应和小憩后,就转专机飞北京。这次在机场也没有过去形式化冗长的欢迎仪式,航天员们一下飞机,只逗留了几分钟,就边招手边被抬进专车,前往航天员公寓进入医学隔离期了。

航天员归来后为啥一定要抬着走?不是因为他们立下了大功摆谱,而是从天上刚回来,尤其是在天上呆久了回来,从微重力中重新回到地球重力条件,一定会很虚弱,手脚抬起都很困难,且骨骼脆弱,因此必须以舒适的姿态躺在椅子上,被人抬着走,防止受到伤害。

一些不了解太空环境的朋友,可能只会觉得太空很好玩,在失重(实际是微重力)条件下,人和物都飘来飘去,多惬意。其实不然,如果短期几天还好,长期在轨工作和生活,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损害,如骨质流失、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等等。

所以航天员们都是英雄,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还是中国的航天员,都是英雄。他们明知在天上身体会受到伤害,时刻有无法预料的风险,甚至要献出生命,但为了人类的探索事业,毅然投身其中,值得全人类尊敬。

或许有人会说,航天员待遇多好啊,谁都想当,但谁又能当得上呢?这也是事实,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但不能因此就否认航天员们的奉献精神。

太空环境对航天员并不友好航天员在空间站受到的身体损害主要有:

1、微重力影响。在地球上人们要承受9.8g的重力,也就是说1kg质量在地球上约有1公斤重量;但在空间站重力约为1*10^-4g,只有地球9.8万分之一,这样就几乎感受不到重量,人体和物体漂浮在空中,四肢和头部都感受不到重量。

这样就会导致肌肉组织长期放松,完全打乱了各种器官在地球上的功能和机制。如由于没有了向下的引力,体液更多地往头部走,导致头部肿胀,腿脚部供血不足。据一些研究数据认为,航天员在空间站每个月肌肉损失量达到5%,骨骼损失量达到1~2%。

流失的骨骼物质会在身体血液中重新分配,由此导致血钙浓度增加,软组织容易钙化;体液上升增加了颅内压力,压迫眼球,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2、辐射影响。人们在地球上,也时时刻刻都在辐射的照射下,但这种照射量很小,一般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普通人在地球上每年受到的辐射约为2.4mSv(毫西弗),每天一包的吸烟者全年相当受到24mSv照射。

但在太空中就不一样了,脱离了大气层保护,会受到来自太空的辐射,主要是来自太阳甚至太阳系外的高能带电粒子的轰击。空间站高度属于近地轨道,还受到地磁保护,虽然如此,受到的辐射也不可小觑。

据统计,在空间站内部,航天员每天受到的辐射照射相当地表一年的照射量,在空间站呆上6个月,受到的照射量就有400~500mSv,相当做20000~25000次胸片的照射量。

这还是在舱内,如果到舱外活动,即便穿着宇航服受到的照射也大大高于舱内,如果遇到高辐射区则会对身体造成重大伤害。如我国航天员刘伯明在执行神州十二任务时,首次出舱活动就遇到大西洋高辐射区,被地面指挥中心通知立即回舱紧急避险,才躲过了高能辐射。

过量的辐射,会导致航天员细胞受损,从而导致分裂异常,诱发癌症,还会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免疫力下降等,生殖细胞受损会导致不育或胎儿畸形等。

3、幽闭综合征。航天员们在空间站上一个狭小空间长久工作和生活,完全失去了家里生活的那种方便和舒适,且是在微重力条件下进行的,就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影响。

尤其是女性,吃喝拉撒就更不方便,且严重影响生理期。女性一个月一次的生理期是子宫内膜脱落,在地球上依靠重力将经血排出,在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根本无法自行排出。目前国际上女航天员都是采用服用避孕药的方式,避免生理期在上天任务中发生。如美国女航天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在国际空间站328天都是依靠避孕药解决生理问题的。

但长期服用避孕药必然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次神州十三号任务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上呆了183天,度过6次以上的生理期,她是如何解决的,目前官方没有透露,我们也不好随意猜测。但肯定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这也是一种牺牲。

总之在空间站内,是一个较小的密闭空间,人少交际少,每天绕地球16圈,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吃喝拉撒都完全与地面不一样,睡觉也只能“飘”着睡,久而久之,必将对身体心理和生理造成影响,造成生物钟和免疫功能紊乱。

除此之外,还有发射上天和回归时,都要经受加速和减速的超负荷考验,回到地球又要重新适应重力,因此,要做一个航天员必须能够经受住多方面严峻考验。

航天员回家后的保健恢复期要多久?首先是重力适应。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在天上失重的体验,但很多人都有游泳的经验。如果在游泳池泡久了,比如1个小时一直身子都沉在水中,突然上岸或爬游泳池的楼梯,会有很沉重的感觉。

这就是重力适应。因为水有浮力,人体密度和水差不多,在水中就能够浮起来,似乎失去了重量,因此也是一种微重力体验。正因为如此,航天员训练失重时也有在水中的项目。

在水里呆久了,就适应了这种“微重力”,回到岸上,又回到地球重力中,因此身子就有沉重的感觉。但常人在水中只是个把小时,且并非真正的太空微重力。而航天员在太空要“飘”很久,这次神州十三任务就“飘”了6个月183天,突然回到地球,身子就沉重异常,且骨质和肌肉都受损,当然就得抬着走,让他们免受伤害了。

那么除了重力再适应,在未来还需要做多久康复训练,做哪些项目呢?

这得根据航天员们在天上呆了多久来确定。据悉,神十二航天员在天上“出差”三个月,返回后需要半年时间的恢复期;神十三在天上“出差”6个月,航天员们身体受到的影响就大多了,因此康复休养期就会更长一些。

中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神十三航天员回家后恢复期主要有三个阶段,即隔离恢复阶段、疗养恢复阶段、恢复观察阶段等。在这三个阶段,医监医保人员要全程跟踪监护。

其中医学隔离期约14天,主要是适应地面重力、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的能力,同时进行平衡、步行训练,这个期间是在与外部世界隔离状态下进行;之后就是医学疗养期20~30天,主要是在空气好的疗养院继续恢复体质,适当增加运动量和活动量,加强生理机能储备。

然后进入大约3个月的恢复疗养期,通过调养和训练,将各项生理参数恢复到飞天任务前状态。这以后开始进入日常训练,一直保持身体最佳状态。一年后,身体才能完全恢复,可以重新参加航天任务筛选。

除了生理,还需心理的保健和康复美国NASA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空间站工作时间较长,每天看到16次日出日落,频繁光照影响到人体褪黑素分泌,会导致航天员失眠、情绪失控、甚至诱发抑郁症等疾病。

想一想,每天睡在狭小的睡袋里,且轻飘飘无重量,总在不踏实的感觉中过了6个月,回来后睡在宽大舒适的床上,也会有一段时间“不踏实”,心理生理都有一个适应期。

因此,在航天员整个康复期间,除了生理上的康复,心理评估和介入辅导同等重要。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副研究员仲伟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对神十三任务回来的航天员,专家和医护人员将会全程监测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情况,帮助他们平稳度过恢复期。

航天员们为人类的未来舍身奉献,回到地球理当得到最好的照顾,我们祝愿他们早日恢复,以更饱满的姿态重上天宫。感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