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湖里看鲨鱼?这可不是天方夜谭。
(资料图)
在中美洲最大的淡水湖——尼加拉瓜湖,生活着不少公牛鲨(低鳍真鲨,Carcharhinus leucas)。人们一度以为它们是远古地质活动造成的孑遗,但随后科学家发现,它们竟能在湖泊与海洋之间自由穿梭。
在浅水中依然活动自如的公牛鲨 | Albert Kok / wiki commons
咸水淡水,自由切换
尼加拉瓜湖面积达8264平方公里,相当于1.8个青海湖。它和北部的马那瓜湖原本是一片海湾地带,后来一次火山爆发喷出了大量的岩浆,在海中筑起了一道天然堤坝,把海湾变成了湖泊。
淡水的注入逐渐替换掉了原本的海水,让尼加拉瓜湖得到了“甜海”的名字。但换水容易,水中的居民搬迁起来却异常艰难。许多海洋生物被困在湖中,要么灭绝,要么经过长期演化适应了新的环境。
今天,我们可以在尼加拉瓜湖的淡水里见到鲨鱼、锯鳐和大眼海鲢——除了在尼加拉瓜湖,它们几乎都只生活在海水里。
尼加拉瓜湖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从飞机的舷窗里俯瞰尼加拉瓜湖,哑铃形的岛屿是由两座火山组成的奥梅特佩岛,狭窄的岸的远端是太平洋 | Los Viajeros / Wikimedia Commons
人们一度以为尼加拉瓜湖里的公牛鲨是一个封闭的种群,后来才发现,它们会经由圣胡安河,前往加勒比海繁殖。
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能力,甚至比它们适应了淡水生活更令人惊讶。在大约两周的旅途中,公牛鲨借助肾脏、直肠腺等多个身体器官,不断调节体内的盐分浓度,逐渐适应环境。这种适应不同盐分的能力称为广盐性(euryhaline)。
尼加拉瓜湖的地理位置。圣胡安河从尼加拉瓜湖最东南侧流出,自西向东横穿中美洲大陆,注入加勒比海 | Rudyologist / Wikimedia Commons
凭借这种能力,公牛鲨成了常见的淡水鲨鱼。它分布在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也出没于亚马逊河秘鲁流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等地。因为分布广泛,它在许多地区都拥有自己的名字——它在中美洲叫“尼加拉瓜鲨”,在南非叫“赞比西鲨”(以赞比西河命名),在法语里叫“斗牛犬鲨”,在西班牙语里叫“沙丁鱼鲨”。
公牛鲨的分布范围 | Chris_huh / wiki commons
危险的“甩锅侠”
对于一个物种来说,分布广泛意味着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这点也为公牛鲨(以及人类)造成了麻烦。
在巴哈马沃尔克岛,公牛鲨在岸边聚集 | Albert Kok / Flickr.com
公牛鲨喜欢出没的水域与许多度假胜地重合,而且它们性情凶猛,战斗力也不容小觑。成年公牛鲨体长通常为1.5~2.3米,有记录的最大个体达到4米。科学家怀疑,大多数鲨鱼袭击人类的事件,可能都要由公牛鲨负责。
在能够确定物种的鲨鱼袭击人类记录中,公牛鲨“战绩”排名第三,位列大白鲨(噬人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和虎鲨(居氏鼬鲨,Galeocerdo cuvier)之后。
三大“恶鲨”(从上至下):大白鲨、虎鲨、公牛鲨 | Elias Levy, Albert Kok / wiki commons, David Snyder / Florida Museum
但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在野外环境下辨识鲨鱼其实非常困难,特别是当发生袭击事件、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可以想象,填写记录时张冠李戴的事情必定时有发生,这个时候,名气大的家伙反而容易吃哑巴亏。
由于系列影片的流行,《大白鲨》里讲述的故事深入人心,行事低调的公牛鲨估计没少把“锅”甩到那些大家伙的头上。
鲨鱼袭击人类,只因为眼神不好?
其实,人类并不在鲨鱼的“常规菜单”上。公牛鲨主要以鱼类(包括其他的较小的鲨鱼)为食,但也不会放过其它的蛋白质来源。他们的取食记录里有海龟、虾蟹、鱿鱼、海鸟、海豚,甚至还有狗和同类的幼崽。
一个流行观点认为,鲨鱼主要靠嗅觉觅食,它们偶尔攻击人类很可能是因为眼神不好。
一项针对大白鲨的研究认为,从海里往上方看,趴在冲浪板上划水的人实在有点像海豹。当幼龄大白鲨开始学习捕猎较大的猎物时,它们就有可能认错,从而袭击人类。而虎鲨和公牛鲨则可能会把人类误认为海龟。
从鲨鱼的视角看,趴在冲浪板上划水的人实在有点像海豹 | Elias Levy / theconversation.com
相比鲨鱼对人的威胁,还是人对鲨鱼的威胁要更大一些。
目前公牛鲨的评级为近危(NT),但它们和许多鲨鱼都受到鱼翅产业、非法贸易和兼捕(即捕捞其他鱼类时误捕)的影响,整体生存状况很不乐观。发表于《自然》期刊的一项统计研究显示,由于捕捞压力的大幅度增加,自从1970年以来,全球鲨鱼和鳐鱼的丰度下降了超过70%。
位于尼加拉瓜湖的奥梅特佩岛的康塞普西翁火山|Adrian Sampson / Flickr
保护公牛鲨,也是为了保护那些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热带水域,以及尼加拉瓜湖和周边大大小小的湖泊。
尼加拉瓜号称“火山之国”,每当火山喷发,将海湾围成湖泊,就好像在演化的历程中埋下一枚“时间胶囊”。我们可以借此观察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将一群海洋生物隔绝起来,它们会走向怎样的演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Pillans RD et al. (2005) J. Comp. Physiol. B 175(1): 37-44
[2] Florida Museum | Discover Fishes: Carcharhinus leucas
[3] Florida Museum | International Shark Attack Files: Species Implicated in Attacks
[4] Ryan LA et al. (2021) J. R. Soc. Interface 18(183):20210533
[5] Pacoureau N et al. (2021) Nature 589:567-571
[6] Elmer KR et al. (2014) Nat. Commun. 5:5168
作者:玛雅蓝
编辑:老猫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