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四季又要开始新的轮回。送金虎于冬雪,迎玉兔于春曦,生肖轮转,为新的一年赋予新的象征。

兔年到了,关于兔兔的知识也要蹭蹭往上涨!一直以来,我们所熟知的兔子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不过,“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哪能仅限于此?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以“兔”为名的花草,这些花草又和“兔”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细数那些以“兔”为名的植物。


【资料图】

Part.1

雪兔子(Saussurea Subgen. Eriocoryne)

——云巅雪岭赏孤芳

菊科风毛菊属雪兔子亚属的植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等高海拔地区,常见于高山流石滩等生境。这些地方气候异常寒冷,想要在此生存,就必须克服低温难题。

为了防寒保暖、避免冻害,雪兔子通常身披稠密的棉毛,同时,其植株一般矮壮敦实,活像一只蜷缩的兔子。它的花生在植株的顶部,也常被毛茸茸的苞叶所包围。

水母雪兔子 Saussurea medusa

(图片来源:PPBC/宋鼎)

槲叶雪兔子 Saussurea quercifolia

(图片来源:魏周睿)

雪兔子是高山流石滩常见的物种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兴盛,人们大量采挖雪兔子,将其当作特产、冒充药材“雪莲”销售给游客,使得生长缓慢的雪兔子大量消失。

如今,雪兔子Saussurea gossipiphora、绵头雪兔子Saussurea laniceps、水母雪兔子Saussurea medusa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受到严格保护。如果有机会踏入雪域,对于这些神奇的生灵,我们远观即可,而不可亵玩,如此才能把它们的美丽最大程度地留在高原之上。

主播非法采挖水母雪兔子被查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Part.2

小白兔狸藻Utricularia sandersonii

——猎手亦曾露娇颜

小白兔狸藻是狸藻科狸藻属植物,原产南非,是一种小型陆生狸藻,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它的花冠呈二唇形,上唇又分为两裂,就像小兔子的两只耳朵,非常可爱。小白兔狸藻是最受欢迎的食虫植物之一,其成活和开花都相对简单,可做小型盆栽以供观赏。

小白兔狸藻Utricularia sandersonii

(图片来源:魏周睿)

不过,表面上看起来娇小可爱的狸藻,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猎手”。它的捕虫囊生于叶器、匍匐枝及假根上,呈扁囊状,就像一个小口袋。平时捕虫囊处于收缩状态,当探测到小型浮游动物时会突然膨胀,靠负压把小动物吸入囊中,将吸入的浮游动物消化后,再吸收其中的矿物质元素。

食虫植物捕虫与动物捕食是有区别的,并不靠捉虫获得有机营养和能量,而是将动物作为无机养分的一个补充来源。因此,食虫植物通常生活在水质洁净、含盐量低、缺乏无机养分的地方。在盆栽养护时,对浇水的含盐量也要严格控制。

狸藻Utricularia vulgaris和它的捕虫器

(图片来源:魏周睿)

Part.3

兔耳兰 Cymbidium lancifolium

——幽芳玉面空谷藏

兔耳兰是兰科兰属植物,从喜马拉雅地区到东南亚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几内亚岛均有分布。

这种兰花白色的花萼细长低垂,形似兔耳,因而得名。与蕙兰、春兰等相比,它的叶片更加宽大圆润,有一种别样的风格。

兔耳兰也是观赏兰花中的常客,已培育出许多品种。兔耳兰虽然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版),但同属其他物种均是保护植物,非专业人士很难区分。因此,如果你喜欢兔耳兰,要记得选择栽培品种。

兔耳兰 Cymbidium lancifolium

(图片来源:PPBC/陈炳华)

Part.4

兔儿风 Ainsliaea spp.

——悬壶济世有奇方

兔儿风属是菊科的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和兔耳草类似,它们多数也具有莲座状的基生叶,幼时肥厚。成年后会伸出大而分枝的花序,开出一朵朵小菊花。

本属的光叶兔儿风Ainsliaea glabra可入药,即中药“兔儿风”,有润肺止咳,接骨续伤之效。

杏香兔儿风 Ainsliaea fragrans 小苗

(图片来源:魏周睿)

光叶兔儿风 Ainsliaea glabra

(图片来源:PPBC/周建军)

Part.5

仙客来(兔耳花)Cyclamen persicum

——嫣红姹紫送福来

仙客来为报春花科仙客来属宿根花卉,原产西亚。它的花瓣长而反折并下垂,形似兔耳,因此又叫“兔耳花”。

仙客来花大而艳丽,叶上常有斑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已被广泛栽培,并有各种花色及重瓣品种,每逢新春佳节,常能在商铺、公园见到它的身影,增添节日喜庆的氛围。仙客来虽身为年宵花市的常客,但不耐寒冷,在北方需要在温室越冬。

不同花色的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

(图片来源:魏周睿)

Part.6

长叶火绒草(兔耳子草)Leontopodium junpeianum

——白袄一袭捧花出

长叶火绒草是菊科火绒草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的高山上。

这种植物又被称为“兔耳子草”,顾名思义,指的是厚被“棉袄”的细长“花瓣”。不过,这个部位并不是真正的花瓣,而是包围头状花序群的苞叶,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叶片。

和很多高原植物一样,火绒草属植物全身覆盖白色柔毛,这是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花瓣状的苞叶则是为了增加花的视觉展示,让原本微小的花看起来更显眼,吸引传粉昆虫前来访问,提高繁殖的成功率。

较新的分类中长叶火绒草L. junpeianum 已经被处理为团球火绒草 L. conglobatum的异名。

长叶火绒草 Leontopodium junpeianum

(图片来源:PPBC/朱鑫鑫)

Part.7

兔唇花 Lagochilus spp.

——小兔身藏大漠中

兔唇花属隶属于唇形科,具有二唇形的花冠,其中上唇又通常二裂或具四齿,下唇有三裂。花瓣形态很像兔子的“三瓣嘴,两分开”,而花朵中央的雄蕊,更像是兔子的两颗大门牙,所以被形象的称为兔唇花。

这类植物为草本或小灌木,产于我国西北至中亚,常生于干旱地带。为了更好地吸收和保持水分,以及防御草食动物的取食,它们和很多沙漠植物一样,一般具有粗大强壮的根茎和尖锐多刺的叶。

阿尔泰兔唇花 Lagochilus bungei

(图片来源:PPBC/陈又生)

Part.8

兔尾草Lagurus ovatus

——蓬蓬兔尾自西来

兔尾草是禾本科兔尾草属植物,原产于地中海附近地区,现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世界各地。

兔尾草的花穗有点类似狗尾草,但更加短粗,呈水滴形,被覆浓密细长的白毛,与兔子短小的尾巴很相似,因而得名。

兔尾草是干花、切花的优良材料,也可以用于园林、花境,矮化品种也可盆栽观赏。

兔尾草 Lagurus ovatus

(图片来源:魏周睿)

Part.9

兔儿尾苗Pseudolysimachion longifolium

——蓝花一穗饰百乡

兔儿尾苗是车前科兔尾苗植物,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它曾被置于玄参科婆婆纳属下,又称长尾婆婆纳。这种植物有长而密集的穗状花序,蓝紫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在一些公园中已有栽培。

兔儿尾苗 Pseudolysimachion longifolium

(图片来源:魏周睿)

Part.10

兔儿伞Syneilesis spp.

——青青小伞破土出

兔儿伞属隶属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东亚。它的外形和“兔”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名称中的“兔”或云野兔喜食,未知确否。

不过,“伞”的描述确是非常形象。兔儿伞的基生叶盾状,掌状分裂,具长柄,就像一把把撑起的小伞,幼时还被白色柔毛,非常可爱。

它的花葶很长,高出叶片许多,头状花序很小,小花只有管状,看起来就像只有花蕊没有花瓣,生于花葶顶端附近。

兔儿伞 Syneilesis aconitifolia 的叶

(图片来源:魏周睿)

南方兔儿伞 Syneilesis australis 的花

(图片来源:魏周睿)

除了上述真正以“兔”为名的,还有一些植物,其名中包含另一音同字不同的“菟”字。“菟”字在古文中有时作为“兔”的同义字,如《战国策》中的“见菟而顾犬,未为晚也”。当然,该字也有其他含义。名带“菟”字的植物包括菟葵 Eranthis stellata、菟丝子 Cuscuta spp等。

Part.11

菟葵Eranthis stellata

——白面仙子隐深林

菟葵是毛茛科菟葵属的多年生小草本,主要分布在东北一带,生长在林荫处。

这种小野花早春开放,花葶细长,一轮叶状苞片托起顶部的一朵小白花,非常清雅可爱。其秀丽的白色“花瓣”其实是萼片。

菟葵 Eranthis stellata

(图片来源:PPBC/周繇)

Part.12

菟丝子Cuscuta spp.

——金丝绕处苦农心

菟丝子属隶属于旋花科,是一类寄生植物,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暖温带,主产美洲。

这类植物为藤本,没有根也没有叶,既不吸收土壤养分也不进行光合作用,而是附着在寄主身上,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

菟丝子的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强,会对寄主造成危害,如寄生农作物常会造成减产,因此在农业上被视为有害生物。描写爱情的古诗“菟丝附女萝”放在现实中其实就是菟丝子的寄生状况。

金灯藤Cuscuta japonica、欧洲菟丝子Cuscuta europaea、原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等已被列为外来入侵植物,需要对其扩散加以防控。

原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图片来源:魏周睿)

结语

兔子的可爱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长长的耳朵、短小的尾巴和毛茸茸的身体最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大多数以“兔”为名的植物也有相关的形态,这些植物中的“兔子”也同样各具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2]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https://powo.science.kew.org/

[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https://www.dayi.org.cn/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 魏周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审核:赖阳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编辑:应奕可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