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早晨,太平洋中间的塔希提岛上,阳光还未照进峡谷。一只棕色壳的大蜗牛正在懒洋洋地散步,突然被一只大手抓了起来,在自己的壳上捣鼓。


【资料图】

等挣脱魔爪时,大蜗牛发现壳上被安了一个小黑块,怎么抖都抖不掉。蜗生已经如此艰难,怎么还往上加负重?大蜗牛只能背着这个小黑块辛苦地爬了一天,直到下午阳光不再照进峡谷, 那只熟悉的大手又出现了。

背着小黑块的棕色大蜗牛丨参考文献[2]

“这下是把我壳上那玩意儿去扌……”大蜗牛感觉背上轻松后,突然觉得眼前一黑。

痛下杀手的是正儿八经的生态学家,他们给蜗牛安的小黑块是“世界上最小的电脑”。大蜗牛做错了什么?背着小电脑也就算了,怎么完事儿连命都没了?生态学家的迷惑行为,其实是为了探寻一场大灭绝幸存者的秘密。

因为吃引起的蜗牛大灭绝

这场蜗牛大灭绝发生在1974年。当时,这种棕色大蜗牛——玫瑰蜗牛(Euglandina rosea)被引入了塔希提岛所属的社会群岛。它们是天生的蜗牛杀手。玫瑰蜗牛上岛30年后,共有52种帕图螺科蜗牛被它们吃到野外灭绝,其他科的上百种原生蜗牛也处境危险。

为什么要引入玫瑰蜗牛?这其实是人类“借蜗杀蜗”的“妙计”。

1967年,人们将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作为食物,带到塔希提岛所属的社会群岛。非洲大蜗牛是一种比玫瑰蜗牛还要大一些的蜗牛,它们除了被人类吃,本身也是大吃货,来到新环境就一顿狂吃,对岛上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

人们发现情况不妙,单靠人类的嘴又吃不光非洲大蜗牛,就企图引进玫瑰蜗牛,让这种蜗牛杀手帮忙吃掉非洲大蜗牛。但是,生物防控实施前的研究十分草率,缺少蜗牛专家或生态学家的参与,甚至几乎没有考虑土著蜗牛是否会成为受害者。悲剧便由于决策者的一时轻率,降临在了土著蜗牛身上。

巨型非洲大蜗牛,不过,一般的非洲大蜗牛体型没这么大

丨Philip Lorenzana

玫瑰蜗牛,主要捕食年轻的非洲大蜗牛,上图那么大的蜗牛它可吃不下丨Tim Ross

原本社会群岛物种丰富,全球120种帕图螺科的蜗牛中,有61种仅栖息于社会群岛,其中52种因为玫瑰蜗牛遭受了灭顶之灾。不过在这样的浩劫中,竟有包括无色帕图螺在内的几种帕图螺逃过一劫。

无色帕图螺(Partula hyalina)拥有漂亮的白色外壳,是岛上的土著蜗牛,现在也是濒危物种。这种白色小蜗牛,是怎么在入侵物种的猎杀中存活下来的?

拥有漂亮外壳的无色帕图螺丨参考文献[2]

白色小蜗牛如何成为幸存者?

无色帕图螺拥有独特的白色外壳,可以抵御日晒,所以能够在日晒较多的森林边缘生活;而棕色壳的玫瑰蜗牛承受不了强光。是不是阳光给无色帕图螺提供了庇护所呢?

为了检验这一假说,生态学家需要监测蜗牛日常活动时照在它们身上的阳光。监测阳光的同时也要避免干扰蜗牛的行为,于是他们看上了密歇根大学发布的世界上最小计算机——密歇根微尘(Michigan Micro Mote, M3)。根据生态学家的需求,电子工程师以密歇根微尘为基础,改造出了可以每十分钟记录一次光照强度的小电脑,它们的体积仅有2×2×4毫米,不至于压垮蜗牛。

小电脑体积仅有2×2×4毫米丨参考文献[2]

2017年8月,生态学家就揣着小电脑来到塔希提岛。

无色帕图螺是濒危物种,即便是特制的小电脑也不能直接安在身上。好在它们是夜行动物,白天总趴在叶子背面睡觉。于是研究者找到睡觉的蜗牛后,就在它们身边用磁铁固定3个小电脑。2个小电脑安在叶子背面,监测小蜗牛受到的光照,另外1个则安在叶子表面,检测环境光照。

对待入侵物种玫瑰蜗牛,生态学家就没有手下留情了,他们直接将小电脑黏在了玫瑰蜗牛的外壳上。在回收电脑后,生态学家就对玫瑰蜗牛实行了安乐死。

在一周的时间中,研究者团队记录了3个栖息地里41只无色帕图螺身边的光照,以及2个栖息地里38只玫瑰蜗牛活动中受到的光照。

没错!就是阳光

捕食者玫瑰蜗牛确实讨厌强光,这阻碍了它们接近在树林边缘睡觉的无色帕图螺。在那里,无色帕图螺受到的全天平均光照强度超过3000勒克斯。正午时,它们受到的光照平均约9000勒克斯。

勒克斯是衡量照度的单位,居家照度一般在320~500勒克斯,烈日下则通常超过10000勒克斯。图为塔希提岛上景观丨参考文献[2]

玫瑰蜗牛则需要躲避这么强烈的光照,它们尽量在光照强度不足900勒克斯的地方活动。到阳光最强的午后,它们甚至躲进完全无光的地方不出来了。而且,这些蜗牛杀手一个星期移动的直线距离不足3米,只要白色小蜗牛的“阳光庇护所”范围有几米大,玫瑰蜗牛就没法趁着黑夜潜入进去。

虽然这次研究中没有记录的湿度和温度也有潜在影响,但结果显示,阳光的庇护至少是无色帕图螺在猎杀中活过四十多年的因素之一。未来如果想将它们迁移到塔希提岛上的其他地区,光照环境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尽管无色帕图螺物种尚存,但人类未经充分评估便引入玫瑰蜗牛,这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无色帕图螺本来遍布塔希提岛森林中的各处,如今只能依靠狭窄的阳光庇护所苟延残喘。错误的生物防控措施,在不到30年里,就杀死了这个群岛上的数十种帕图螺科蜗牛。

9种幸存者中,有4种是2008年和2009年才发现的。

目前在野外灭绝的52种帕图螺中,有11种有人工饲养。

图为幸存者之一的 Samoana attenuata丨iucnredlist.org

更荒诞的是,虽然玫瑰蜗牛能够杀死一些还没长大的非洲大蜗牛,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非洲大蜗牛的数量。对比引入玫瑰蜗牛的岛屿和未引入的岛屿,非洲大蜗牛数量都在达到峰值后自然衰退,与是否引入玫瑰蜗牛无关。

现在的生物防治评估已经比40年前慎重多了,但是这场蜗牛大灭绝仍提醒着我们:面对外来物种,多么慎重都不为过。

参考文献

[1]Bick, C. S., Foighil, D. Ó., & Coote, T. (2016). Differential survival among Tahitian tree snails during a mass extinction event: Persistence of the rare and fecund. Oryx, 50(1), 169–175. https://doi.org/10.1017/S0030605314000325

[2]Bick, C. S., Lee, I., Coote, T., Haponski, A. E., Blaauw, D., & Foighil, D. Ó. (2021). Millimeter-sized smart sensors reveal thacat a solar refuge protects tree snail Partula hyalina from extirpation. Communications Biology, 4(1), 1–8. 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1-02124-y

[3]Civeyrel, L., and D. Simberloff (1996). A tale of two snails: is the cure worse than the disease?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5(10), 1231–52. https://doi.org/10.1007/BF00051574

[4]Coote, T. (2007). Partulids on Tahiti: Differential persistence of a minority of endemic taxa among relict populations. American Malacological Bulletin, 22(1), 83–87. https://doi.org/10.4003/0740-2783-22.1.83

[5]Coote, T., & Loève, É. (2003). From 61 species to five: Endemic tree snails of the Society Islands fall prey to an ill-judged biological control programme. Oryx, 37(1), 91–96. https://doi.org/10.1017/S0030605303000176

[6]Michigan Micro Mote (M3) makes history as the world’s smallest computer. (n.d.).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Retrieved June 20, 2021, from https://ece.engin.umich.edu/stories/michigan-micro-mote-m3-makes-history-as-the-worlds-smallest-computer/

[7]Snails carrying the world’s smallest computer help solve mass extinction survivor mystery. (n.d.). EurekAlert! Retrieved June 22, 2021,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6/uom-sct061421.php

[8]The World’s Smallest Computer. (2015, March 26). CHM. https://computerhistory.org/blog/the-worlds-smallest-computer/

[9] Lee, T., Meyer, J.-Y., Burch, J. B., Pearce-Kelly, P., & Foighil, D. Ó. (2008). Not completely lost: Two partulid tree snail species persist on the highest peak of Raiatea, French Polynesia. Oryx, 42(4), 615–619. https://doi.org/10.1017/S0030605308001427

作者:核桃苗

编辑:小毛巾、麦麦、窗敲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