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4月27日,中国人民欢迎旅美归国的大熊猫“丫丫”回到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位23岁的大熊猫在机场一下飞机就收到了工作人员带来的竹子,这让人们对它的回归充满了期待。

央视介绍,为做好“丫丫”隔离检疫,上海动物园设立了专门的隔离检疫场所,含室内兽舍、室外运动场、饲料加工间等,室内兽舍加装空调,同时准备了丰富足量的竹子和辅食。在隔离检疫期间,北京动物园专家团队将驻场全天24小时陪护,针对“丫丫”高龄、生活环境变化等特殊情况,精心做好饲养护理、健康监测和诊疗诊治等,陪伴“丫丫”度过一个月的隔离期,尽快适应回国生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熊猫比较熟知的朋友都知道,一天有19个小时都在吃竹子。但在动物分类上,大熊猫可不属于食草动物,而是属于哺乳纲食肉目,是食肉动物家族中名副其实的一员。那么,为什么将奉行素食主义的大熊猫归入食肉动物呢?

祖先始熊猫为避开“同行”竞争改行吃素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据出土的大熊猫化石可以推断,大熊猫的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800万年,它们的祖先是始熊猫,生活在中国云南的禄丰和元谋两地。就拿禄丰始熊猫来说,800多万年前,它们是一种形体大小类似于狐狸的食肉动物。冰川时代的到来,地球气候严寒,始熊猫与其他很多食肉动物一起,被寒冷驱赶到一片非常狭小的地域,可食的食物随之减少,“同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生存,始熊猫便被迫选择了一条生存之计,那就是“改行”吃素。

尽管现在大熊猫的食物99%是竹子,但它的牙齿和消化道仍然保持原样,它们的犬牙依然尖锐锋利,消化道也仍然是肉食动物的构造。一般情况下,由于植物类食物纤维较多,难以消化,所以为充分消化吸收吃进的植物,食草动物的消化道就特别长,比如说,鹿的肠道约为自身体长的15倍 ,羊的肠道更是约达到了自身体长的25倍。而食肉动物的肠道比例一般为自身体长的4~8倍,大熊猫的肠道正好就处于这个区间内,其肠道仅为自己体长的4~6倍。因此现在仍然划归为食肉目。

竹子营养价值低,熊猫如何确保能量需要

大熊猫是一直在用食肉动物的肠道来消化富含纤维素的竹子,这显然是吃进的食物与消化道的不相匹配,而会造成营养吸收率非常低的事实。为了确保身体的能量需要。大熊猫不得不每天吃下大量的竹子。据统计,在春季一只大熊猫每天需要吃掉二三十千克的竹子。因此,我们见到的大熊猫,往往是手里拿着竹子。一天之中,大熊猫会用将近一半的时间用来吃食竹子,另一半的时间则用来睡大觉。

据河南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徐新杰介绍,全球有竹子1300多种,我国有近300种,大熊猫能吃的有20多种。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大箭竹和华秸竹,因为这些竹子带有一种清淡的甜味。其次是拐棍竹、松花竹、木竹、金竹等,主要吃这些1-2年生的幼竹。另外大熊猫也兼吃一些植物和野果,如粮食作物、幼杉树皮、独活秆、禾本科的草类和芷刺榛、猕猴桃、聚合果、山枇杷、丝栗等。

对于竹子,熊猫也有自己的偏好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员张文平发表于《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上的文章解密了大熊猫选择竹子作为主要食物的原因:在野外相对于其他食物来说,竹子分布广泛,容易获得,与大熊猫进行抢食的竞争者少;相对于其他木本植物,竹子中含有浓度相对较高的淀粉;竹子不同部位随四季的变化其淀粉含量亦随之变化,大熊猫总是选择取食竹子中淀粉含量高的部位。

“竹子中淀粉和半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竹笋,同时竹子的生长很快,每年都有两季。每当竹笋发生的季节,也是大熊猫发情和生儿育女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大熊猫就优先选择取食竹笋。”张文平表示,竹笋中的高含量淀粉和半纤维素可以为大熊猫发情及生儿育女大量补充体力,增加体重;而在冬季没有竹笋和嫩竹叶的情况下,竹竿中的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则会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这时大熊猫就开始吃竹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