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的核能发展相对较晚,长久以来,标准、专利以及市场都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不过这种局面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引发变化的就是中国小堆“玲龙一号”。

什么是小堆呢?核能本质上是一种清洁且高效的能源,但它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安全性,仅1966年到1986年,20年的时间里,国际上就发生了至少3起重大核事故,即帕里马雷斯氢弹事故、三英里岛核电站事故以及震惊全球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为了提高核能使用的安全性,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倡议:核反应堆要朝着小型化去发展。

将核反应堆小型化,这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资料图】

因为将核反应堆小型化并不是简单的把原来的大型核电站缩小,因为二者的用电逻辑是截然不同的。建设大型核电站是不需要考虑用途的,我们只管去建,建好之后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送,这就行了。但小型反应堆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相应区域的环境和用途,它完全是一种集多技术于一身的新型反应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了小型核反应堆的研究。

无论是身边的俄罗斯和日本,还是欧洲的英国和法国,又或者是远在太平洋另一侧的美国,都在小堆的研究上投入了巨额的资金。我国从2003年便开始了对小型多用途反应堆的探索,2009年中核集团正式提出了布局小型核反应堆的差异化战略。不久之后,随着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发生,国际上对于提高核反应堆安全性的呼声进一步提高,于是2011年,中核正式启动了模块式小堆项目,代号为ACP100,也就是玲龙一号。

玲龙一号的横空出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核能格局。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玲龙一号不仅是一个小型核反应堆而已,准确的说它应该是一个小型多功能模块化核反应堆。首先,玲龙一号为了尽可能缩小核电站的体积,它采用了一体化的设计。我们知道,一座核电站的正常运行是很多组件相互协作的结果,比如燃料组件、蒸汽发生器等等,这些组件之间使用管道进行连接,这一来会造成核电站的体积十分庞大,二来会产生一些潜在风险,因为管道越多,越容易因意外而破裂。

玲龙一号采用了一体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必要的管道,各个组件之间使用短管嘴进行连接,这样一来,不仅体积减小了,而且安全性也提高了。

那么玲龙一号到底有多安全呢?假若发生事故,小事故可以自行实现堆芯保护,大事故可以将应急范围缩小到300米以内。其次,玲龙一号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即所有设备都可以在流水线上实现批量生产,之后还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实现组装。这也就意味着玲龙一号可以实现快速复制,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就是多功能设计了。

玲龙一号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不像传统核电站那样只能建在偏远地区,即便是在城市附近也可以建造,它可以直接取代火电厂成为为城市供电的主力军。除此之外,山区、海上、乃至太空中都可以建造。最为重要的是,玲龙一号拥有300多件专利,具有完全自主的行业话语权,不会被任何人卡脖子,这为我们未来敲开世界市场的大门打下了基础,相信凭借着玲龙一号成本低廉、生产快速的技术优势,未来的发展是十分可期的,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核电地位,还对世界核能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