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不少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出现,其中不少还是“二阳”,为了帮大家了解二阳时的各种身体状况,作出正确应对,我们特地访问了4位最近二阳的患者,并请专家进行点评。

(注意,本文所列均为真实个例,但仅作为专家点评的例子,并不具备统计意义)


受访患者:杨小姐 28岁


(相关资料图)

坐标:河北

情况:2022年12月首阳,2023年6月5日测出二阳

患者自述

首阳时我发烧到38.5℃左右,虽然不高,但已经是我发烧的最高纪录了,那会儿浑身乏力,就想躺着。其他症状倒不是很明显,就是咳嗽非常厉害,感觉肺都要出来了。当时吃了点退热、止咳类的药物,不过最后还是去医院了。但我去医院不是因为肺炎,事实上那次虽然发烧比较厉害,但是2-3天就退烧了,主要是咳嗽持续了半个月,我又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人咳嗽伤到了肋骨,就跑到医院拍片子检查肋骨,幸好没事。

二阳时,一开始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就觉得嗓子有点不舒服,有点咳嗽还有点发烧,我自己以为是荔枝吃多了闹的。但有朋友开玩笑说你要不测一下,结果测了一下真阳了……这次症状就轻了很多,主要是有些口渴,发烧最高都只有37.7℃,希望这次能早点好。总之感觉二阳之后心情更平静,毕竟经过第一次有经验了。

可能的传染途径

这次感染不排除是五月底出去旅游了一趟,但现在回想起来我两次阳基本上都是室友先阳了几天之后,这么说来……被室友传染的可能性很大!我平时外出旅游坐飞机什么的都会戴口罩,前阵子乘坐地铁公交有时候忘了戴,但以后我还是都戴好口罩吧……


受访患者:蔡女士 55岁

坐标:湖南

状况:2022年12月首阳,2023年6月3日测出二阳

患者自述

我是去年12月首阳的,那会儿可能是比较幸运,并没有出现什么症状,好像是算那种无症状感染者,是查核酸的时候发现的,就真的一点症状都没有,连发烧都没有。所以当时既没有吃药也没有就医,就是在家天天检测,一周左右吧,就转阴了。

今年6月份二阳了,这次就特别难受,发烧、浑身无力、咳嗽全来了,这次去了医院,吃药、打针,真的很难受。

可能的传染途径

首阳时应该是被家人传染的,这次阳有可能与前阵子出游有关系。


受访患者:仰先生 40岁

坐标:湖北

状况:2022年11月首阳,2023年5月二阳已康复

患者自述

我第一次阳是在去年11月,那会儿病了得有一个星期左右,发烧烧到41℃。当时真的是全身除了喉咙不疼哪儿都疼,身上是那种酸痛,就好像你一年没锻炼,然后突然大运动量锻炼之后那样,此外还有点胃口不太好。当时因为不方便去医院,就吃了点退烧药,在家自己扛着。之后感觉心肺方面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转阴康复1个月之后锻炼,还有点喘不过气,过了2~3个月才恢复到之前的运动状态。

二阳是5月19日左右,有些不舒服,测试了一下发现阳了,这次症状就轻了很多,除了流鼻涕咳嗽发烧也就烧了一天,38℃左右,吃了一天退烧药退热。我个人经验是锻炼是有帮助的,我首阳身体状态恢复后,基本上每天在家跳绳1000-2000个,感觉身体变好了,所以二阳的时候没太大反应。

可能的感染途径

首阳应该是我们那儿刚放开之后,跟朋友吃了个饭。二阳我算了下应该跟五一出去玩关系不大,应该还是跟朋友吃饭传染的。


受访患者:刘小姐 24岁

坐标:新疆

状况:2022年11月首阳,2023年5月二阳已康复

患者自述

我第一次阳是在2022年11月,那次体温不是很高,大约38℃的样子,反正肯定没有过38.5℃,就没有吃退烧药。其他症状主要就是浑身哪儿哪儿都痛,肌肉关节,然后耳朵后头一跳一跳地痛。食欲有点不好,就想吃点清淡的东西,后来就是居家观察,也没去医院,自己好了。当时睡眠也不太好,经常夜里醒来,还特别烦躁,就那种谁都别跟我说话,说一句我都烦的感觉。

第二次阳是在今年5月份,没有第一次那么严重,只是发烧但也没到38.5℃,然后嗓子很疼,一直有痰、咳嗽,但没有全身疼了。而且这次感觉能起来出去活动一下,第一次真的是动都不想动。持续时间上两次倒是差不多,都是1周左右,就是第二次阳症状轻很多,吃点药休息一下就好了。

我对象就比较惨,他差不多和我同时二阳的,一开始手脚冰冷,后边发高烧到39℃,得吃退烧药退烧。好在因为有第一次的经验,大概知道是什么情况,也就放平心态挺过去了。

可能的感染途径

去年11月那次有可能是上班感染的,5月初阳的这次,很可能是五一节出去玩没戴口罩……反正现在我乘坐交通工具都会戴口罩的,在室外活动有时候不戴。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专家点评

近期,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逐渐增多,其中不乏很多二次感染者。尽管不少人描述“二阳”后症状较初次感染时更轻,病程更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变得更“温柔”了

一方面,感染后的症状轻重与传染性强弱并不成正比。无论出现的症状是否轻微,即便是无症状,依然是具有传染性的。传染性主要是和体内病毒的存在和病毒载量有关,在身体恢复的过程中,病毒会随着呼吸和飞沫播散,所以会对周围的易感者造成威胁。因此,不要以症状判断是否有传染性。另一方面,虽然二阳后部分患者主观感觉症状较首次感染轻,但也有部分感染者依然症状较重,具体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而且,对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和基础性疾病较重人群,感染后出现重症等不良事件风险较高。

所以,建议对于新冠感染首先要平衡心态,积极应对。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勤通风,根据相关指引,按照不同场所选择是否佩戴口罩,佩戴何种口罩。一旦出现乏力、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还是要积极应对。一方面可以通过抗原等检测判断是否感染,另一方面根据病情选择就医和服用药物。

平时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足量饮水和睡眠,提升自我免疫力,则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采访整理:丁崝 科学编辑

受访专家: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审核: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