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在我国是违法行为,但面对涉嫌吸毒人员仍需要确凿的证据,才能对其进行对应的处罚,因此公安机关通常会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检测,最常规就是的尿液检测,有着操作方便、快捷,不受场地限制等特点。
顾名思义,尿液检测就是对嫌疑人的尿液成分进行检测,若样本含有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就会与固着在检测试纸上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质控区(C线区)的抗体结合,产生紫红色反应,即出现一条紫红色线的阳性结果。
尿液检测虽然简单方便,但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检测样本的时效短(三到七天)、样本容易被其他物质污染,嫌疑可以通过服用辅助药物加速代谢将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等,导致结果出现偏差,甚至无法测出。
(资料图)
类似的检测方法,还有唾液检测、汗液检测等,操作大同小异,都是通过对人体体液里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由于原理相同,所以缺陷也一样,检测样本的时效短、采集的样本还更容易被进入口腔的其他物质污染。
由于尿液检测、唾液检测存在缺陷,以及检测的毒品种类有限,公安机关有时候会采用更精准的血液检测,原理跟酒驾血液检测一样,即对嫌疑人的血液进行化验分析,确认是否含有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
虽然血液检测的结果很精准,但对样本的时效性要求更高(24到48小时),因为血液的新陈代谢非常快,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很容易被代谢掉。另外,由于血液检测设备昂贵,只有少数省级医院或实验室才配备,因此不具备广泛应用的条件。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尿液检测、唾液检测,还是血液检测,都只能检测嫌疑人近期是否有吸食毒品(最长7天),一旦其提前停止吸毒一周,或是服用辅助药物加速体内新陈代谢,就可以让检测变得毫无意义。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以检测吸毒时间更长久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近些年在明星吸毒新闻报道里出现的高频词——毛发检测,一种即具备尿液检测操作方便、快捷,样本易采集等特点,又有血液检测精准度,检测毒品种类更多的技术手段。
毛发检测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技术成熟稳定。我国公安部于2016年,将《吸毒检测程序规定》第6条修订为“检测样本为采集的被检测人员的尿液、血液、唾液或者毛发等生物样本”,赋予了毛发检测在认定吸毒执法中的合法性地位。
相比尿液检测、唾液检测和血液检测,毛发检测具有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例如检测的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信息全面、样本易于采集和保存、可以有效防止涉嫌吸毒人员造假等。最主要的的是,吸毒追溯期更长。
为什么毛发检测能有更长的吸毒追溯期?主要原因是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毛囊,会被毛发中的角质蛋白固定,长期稳定地保存下来,并随着毛发的生长从发根往发梢不停地迁移。
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在毛发保存时间,即样本检测的时效长短,取决于被检测人员毛发的长度和新陈代谢代的差异,理论上吸毒追溯期可以长达数年(只要毛发足够长),实际操作一般为六个月以内。
值得一说的是,毛发检测的样本,不仅仅只局限于头发,诸如腿毛、阴毛、腋毛等体毛都可以,因此即便被检测人员是先天性光头,或是想通过剃光头发来逃避检测,还可以通过其他体毛样本进行检测。
另外,染发也会不影响毛发检测的结果,至于原因就需要先了解毛发检测两种方式: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精准)检测两种。前者设备相对简单,分析速度较快,灵敏度和准确性相对一般,通常只用于快速初筛用。
实验室精准检测一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价格昂贵但灵敏度和准确性极高。根据国家毒品实验室的实际操作,染色后的头发完全可以检出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
同样值得一说的是,实验室精准检测还能通过样品中的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的全面信息,对比含量大小(详情见下方发布的《涉毒人员毛发样本检测规范》第九条规定),排除因服用相关药物,或是样本受污染导致的假阳性。
“毛发样本中O6-单乙酰吗啡(海洛因)、吗啡、甲基苯丙胺(冰毒)、苯丙胺、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A)、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 摇头丸)、氯胺酮(K粉)、去甲氯胺酮、甲卡西酮的检测含量阈值为0.2纳克/毫克;可卡因的检测含量阈值为0.5纳克/毫克;苯甲酰爱康宁和四氢大麻酚的检测含量阈值为0.05纳克/毫克。实际检测含量值在阈值以上的,认定检测结果为阳性。”
目前,由于设备价格昂贵,毛发实验室精准检测并没有广泛应用,大多数基层公安机关常用的是尿液检测和毛发现场快速检测,只有在嫌疑人员不认同检测结果,或是怀疑超过检测时限的情况下,才会委托鉴定机构开展毛发实验室精准检测。
参考文献:
宋米亚.毛发检测:让隐性吸毒无处遁形.中国禁毒报2018年9月11日第004版
公安部《涉毒人员毛发样本检测规范》
公安部《吸毒检测程序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