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公布关于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海项目的综合评估报告。该报告声称日本核污水排海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引发国际质疑。日媒称,日本政府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终报告,正准备加快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海的进程。
▲当地时间2023年6月14日,韩国大田屯山洞,超市海盐供应短缺。(来源:东方IC)
即将开排的消息传到韩国,当地民众便开始疯狂抢购食盐和海产品。韩国民众认为海水被污染后,一些海产品将会受到严重的辐射污染,包括人们每天都要使用的食用海盐。
(相关资料图)
那么,民众对于海盐受污染的担心有必要吗?我国会受影响出现食盐短缺吗?
“海纳百氚”,正在变成现实
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决定引发了全球关注和争议。虽然日本政府声称核污水经过处理后的放射性物质浓度将低于国际标准,但仍有许多人对排放核污水可能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表示担忧。
《科学》杂志一项研究介绍,日本福岛核废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成分,核污染成分包括铯(Cs-131/133/137)、锶(Sr90)以及碘(I-131/135)等多种放射性元素,其中氚等元素难以被清除。
▲日本福岛储存核污水的储蓄罐。(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日本政府方面称,排海的核污水对人体安全无害,少量的氚并不影响健康。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在论及该水中的核素辐射剂量时,更曾形容,成人可以“每天喝两升,持续喝一年”。
6月6日,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东电已在基本完工的排海隧道内,注入约6000吨海水,开始持续两周的设备试运行。
然而6月11日,面对太平洋岛国专家建议日本在基建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消耗核污水时,该国却以“核污水或导致放射性物质氚蒸发,对人体有害”为理由,驳回了这一提议。
自相矛盾的表态,又一次引发外界的忧心忡忡。
6月26日,东电表示,用于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水的海底隧道已竣工。两天后, 日本核监管机构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开始对核污水排海设备进行使用前全面检查,检查于30日结束。也就是说,核污水排海的前期准备工作,至此接近了尾声。
7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称日本核污水排海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遭到国际社会谴责的同时,也加快了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海的进程。
韩国民众近期疯狂抢购食盐和海产品,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对日本核污水的恐惧。
海水如何变成盐?安全有保障吗?
1千克海水中大约含有35克盐。这种盐叫做海盐,其中调味用的食盐只有27克。海水的盐分中,除含有氯化钠(叫做食盐)外,还含有氯化镁等物质。
那么,大海中的盐分是从哪里来的呢?大海中的盐分来自覆盖地球的岩石。雨点落到岩石上,雨水把岩石含有的某些物质溶解,这些水(加上泉水)慢慢地变成河水,流进大海。
制造海盐是将海水导入海滩的盐池中,通过日晒蒸发掉水分,就得到了海盐,再经提纯制得可以食用的海盐。其约占食盐总量的15%-20%。我国的海盐主要产区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地。另外,海南、广东等也生产部分海盐,通常称为南方海盐,其产量较低。
▲工人在海盐结晶池中工作(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针对群众担心海水受污染影响食盐安全问题,某盐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食盐生产要经过初级、中级、高级三级严格的化验和检测过程,检测达标后才会进入成品盐生产环节;成品盐生产出来后要经过水分和标准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可确保每批食盐都是安全进入市场。
专家提醒公众,对于福岛核污水的影响不应过分恐慌。虽然核污染水可能会对海洋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经过处理后的食盐是安全的。专家呼吁公众保持冷静,不要盲目跟风抢购食盐。
除了海盐,我国还有很多盐可选择
自然界中盐资源广泛分布,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都蕴藏着丰富的盐。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原盐生产国,我国原盐中有1000万吨左右用于制备食盐。近年来我国食盐年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
按照来源,除了海盐,还有井矿盐和湖盐。
其实,井矿盐才是我国民众食用盐的主要类型。
井矿盐是以石盐或地下天然卤水( 不含沿海地下卤水) 为原料制成的盐,其约占食盐总量的70%-75%。将地表水注入地下盐矿,溶解石盐矿石后形成饱和卤水,引入真空制盐设备蒸发水分,制作成盐。井矿盐主要产区在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江苏、河南和江西等地。
(图片来自网络)
湖盐是从盐湖中采掘的盐或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制成的盐。其约占食盐总量的5%-10%,主要产区在青海、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等地。
此外,按照加工工艺,可分为普通食盐(包括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等)和多品种食盐(包括低钠盐、减钠盐、调味盐、特殊工艺食盐等),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用途。
(本文综合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人民网、央视新闻、看看新闻、南风窗、科学原理一点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