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兴化府文化街区中,非遗表演“舞龙弄九鲤”正在火热进行。陈晓威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网莆田4月28日电 (钱嘉禾)随着“五一”小长假临近,旅游“热度”一路飙升。当旅游“邂逅”非遗,二者会擦出什么火花?

宾客满堂,锣鼓声声。春日夜晚,走进福建省莆田市兴化府文化街区,蒸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在街区大门前,首先迎来了一场“舞龙弄九鲤”非遗表演。明快的锣鼓撞击声中,龙首、龙尾、龙身高低错落、不断变幻,与九鲤相互交融,热闹共舞。

一曲“九鲤灯舞”,引得市民游客拍手叫好、呼声连连。蔡昊摄

紧接着,一曲“九鲤灯舞”精彩上演——舞者们模仿着水族的游动姿势,时而嬉戏、时而争抢、时而旋转,引得市民游客拍手叫好、呼声连连。

除了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古街区的非遗美食也分外“火热”。来到制作红团的小摊前,游客络绎不绝。向前观望,只见一名手艺人正揉搓着“红团皮”。随后,他用“红团皮”包住糯米做的“红团馅”,在蒸笼中大火蒸上五分钟,冒着热气、色泽鲜亮的红团便“诞生”了。

制作红团的小摊前,游客络绎不绝。蔡昊摄

红团是传统的“莆田味”,承载着代代莆田人舌尖上的记忆。蔡昊摄

这位手艺人是“陈氏红团”的技艺传承人陈煌歆。“红团是传统的‘莆田味’,承载着代代莆田人舌尖上的记忆。”他介绍说,莆田红团形圆、色红、馅甜,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是当地象征吉祥的文化符号。

不远处的桂圆干传统烘焙法技艺也不甘示弱。剪粒、浸水、摇沙擦皮、烘焙、剪蒂……售卖桂圆干的小铺前门庭若市,不少游客正“沉浸式”体验着非遗传统手艺。据了解,宋代起兴化桂圆已名扬海内外,素有“兴化桂圆甲天下”之美誉,是宫廷里的贡品。

桂圆干传统烘焙法技艺让鲜果的甜度翻番。蔡昊摄

“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的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大‘招牌’,就是非遗。”兴化府文化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莆田立足“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并将于“五一”小长假期间推出“莆阳百工坊”非遗一条街,不断拓宽莆田非遗文化对外传播力、影响力,助推福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兴化府文化街区呈现出的旅游的“小高潮”只是一隅,莆仙戏、青黛印染技艺、九条茶制作、莆田民间剪纸、妈祖花制作……纷至沓来。据介绍,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期间,莆田湄洲岛、南日岛、仙水洋、南少林寺等景区的非遗表演也将悉数登场。

莆田市仙游县仙水洋景区中的莆仙戏表演韵味十足。陈晓威摄

非遗传承人正进行九条茶制作。陈晓威摄

据悉,莆田是非遗资源大市,拥有1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10项国家级、63项省级、33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拥有11名国家级、81名省级、520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眼下,文旅经济复苏春意正浓,古老非遗与现代旅游的“碰撞”恰逢其时、前景广阔。正如景区中不少游客热切地表示,希望莆田非遗能够“热”起来,“潮”起来,在全国“火”出圈,“在旅游中感受莆田、感受非遗,真的很出彩!”

莆仙十音八乐非遗表演。陈晓威摄

莆田市涵江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中的燕皮制作技艺。陈晓威摄

莆田市湄洲岛上,两个姑娘正在梳妈祖头。陈晓威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