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


【资料图】

“上下游”就在“上下楼”,“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为解决工业用地紧张的问题,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工业新趋势——工业上楼。

“工业上楼”,也被称为“摩天工厂”“空中厂房”,是指在高层建筑中进行企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的同时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链协作,实现“上下游就是上下楼”。

今年以来,四川天府新区探索新路径,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大力推动楼宇经济、都市工业等产业发展,探寻“工业上楼”助推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工业上楼”怎么“上”?哪些产业适合“上楼”?5月10日,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前往四川天府新区进行采访。

四川天府新区某企业员工开展研发。受访者供图

从生产到研发仅需“分分钟”

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核心区,距兴隆湖仅500米之处,盟升科创中心园区格外显眼,整个园区以幕墙玻璃为主,清新透亮,入口处的山峰、海浪水幕造型,更像是一座绿色的科技空间,很难想象这里藏着一座“空中厂房”。

5月10日下午,成都盟升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盟升电子)生产装配二组组长王银真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从他5楼的工位上望出去,兴隆湖的波光潋滟尽收眼底。“毫不谦虚地说,在这里,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潜力都不输都市白领。”

“这就是制造中心,我的岗位在5楼的产品组装调试中心,主要从事装配调试工作。”指着眼前这栋8层高的大楼,王银真脸上充满笑容,从2016年入职以来,他的生活也随着生产车间从普通厂房“上楼”生产而发生着变化,比如通勤时间、工作环境、生活服务等,“相较于旧厂区,搬进制造中心后通勤时间只有半小时,生产环境也大大改善,同事们都说我们的工厂媲美写字楼了。”

按下电梯,王银真说,“这是专门的员工客梯,而一些中小型设备产品则通过专业货梯进行搬运,生产设备和产品可以‘一键上下楼’,真正实现了人货分流。”

从生产到研发的距离,被浓缩在“分分钟”内,这便是“工业上楼”的优势所在。事实上,在盟升科创中心园区超过10万平方米的建筑内,分布着5栋楼,除制造中心外,还分布着盟升电子运营管理总部及科研中试中心,集合了卫星通导产业的总部办公、科技研发和科创展示中心,以及仓储、供应链和生活区等全套功能。

“工业上楼”并不只是将设备搬上楼而已。

“除了建筑设施与硬件条件上的升级,园区内还配有员工公寓与客户接待中心。”盟升电子相关负责人说,按照加强现代都市工业生活服务配套的要求,园区设置了美食城、露天餐饮、便利店等开放式休闲区域,为员工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在上下楼之间实现数字生产

走进成都耐视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耐视特公司),迎面就是一套小型堆码垛模拟生产线。工作人员启动开关,模拟生产线迅速开动起来,传送带、机械手臂、自动驾驶机器车等密切配合,快速准确地把产线上源源而来的货物整齐码放、分类运走。一旁的显示屏上,各种图像、动画和数据直观地呈现出产线的生产情况和设备的运行参数。

位于天府菁蓉大厦的耐视特公司与盟升电子类似,也采取了“工业上楼”的方式,但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电子生产。

“我们致力于做数控装备的智能管家,为国内生产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耐视特公司总经理龚隆有说,该公司通过实时采集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控机床等生产设备的坐标、负载、温度、磨损等数据,建立数据驱动的信息系统,即虚拟智能工厂,实现了虚拟工厂与物理工厂相互映射、深度融合的“数字孪生”。

“工业上楼”打破了产业空间极其有限的窘境,让企业能在“寸土寸金”的城区中探求都市工业新天地,然而是否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上楼”呢?

答案是否定的,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有些工业生产需要用到大型机器设备或重型起重运输设备,或者生产的产品体积重量很大,“上楼”就不现实。同时,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噪音、污染、辐射等也是能否“上楼”必须考虑的因素。他认为,引导企业“上楼”,首要任务是找到适合“上楼”的对象。

在该负责人看来,盟升电子和耐视特公司正是适合“上楼”的典型企业。当前,在盟升科创中心园区内,研发人员能将科研成果直接在楼宇间落地转化。“‘工业上楼’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公司技术研发、产能提档升级和产品提质增效,还进一步促进了‘人城产’的深度融合。”盟升电子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公司员工约有500余人,其中研发类人才占45%以上,“员工的归属感很强,很少有员工离职。”

为公园城市建设注入更多动能

除大胆试点“工业上楼”之外,近年来,在科创工作领域,四川天府新区也始终坚持系统布局、持续创新,落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等重大战略,力争在科技创新的新旧动能转换中跑出“加速度”。

5月6日,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中心)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推进活动在成都举行。活动现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聚变技术研发基地等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以及红外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准环对称仿星器等四川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宣布启动建设。

科学中心以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周边100平方公里左右为核心区域,聚焦核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打造原始创新集中承载地,其落地标志着四川已深度融入全国区域创新高地总体布局。

4月21日,全国城市地震灾害风险感知与评估试点工作启动会在成都超算中心举行。会议表明,成都超算中心将联合四川省地震局布设轻型结构台阵,试点应用建筑震后功能快速评估系统,这是成都超算中心又一创新举措。

成都超算中心于2020年建成投运,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次/秒,进入全球前十。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中心只用了整体空间的一半,空间的预留提升了“算力”创新的空间,未来中心将持续聚集超算应用软件研发、技术成果转化、软件产品推广等相关企业,培育超算应用产业生态链。

四川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该区将以公园城市先行地之名,努力形成各类人才加快汇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