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的二重性原理是,生产劳动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资料图片)
2、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在生产出一定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另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凝结成新价值,形成商品价值的另一组成部分。
3、如果工人的劳动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资本家得不到剩余价值,仅仅是价值形成过程。
4、在生产过程中,只要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价值形成过程就成为了价值增值过程,就生产出了剩余价值。
5、所谓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6、 2、前提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7、 3、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作用为代表使用价值,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作用为表现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的价值。
8、从整体来说,就是处于等价形式商品用自己的使用价值表现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
9、 4、局限性: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借助市场机制得以实现的,而 1)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避免社会生产的盲目性。
10、 2)单纯的市场机制难以自动地、及时地导向宏观经济的平衡。
11、 3)单纯由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难以实现全社会的协调。
12、 4)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可能出现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13、 5、这句话不正确,因为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载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并且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不可能成为商品。
14、因此,一个物品如果它不是商品,那它就没有价值,但是可能有使用价值,比如:农民自产的蔬菜自己吃,这个蔬菜就有使用价值,但是它没有用于交换,不是商品,也就没有价值。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