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朝阳缓缓升起,照亮了鳞次栉比的房屋牛舍。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达尔罕乌拉嘎查,山间渐渐燃起暑热。

6月15日清晨,牧民额尔敦巴特尔一家开启从冬营地至夏营地的迁徙之旅。


(资料图)

草场是牧民和牲畜共同的家。巴彦温都尔苏木有天然草牧场冬营地240万亩,夏营地100万亩。每年3月至6月初实行季节性休牧。从6月15日之后的一周里,2063户牧民赶着14.6万头牲畜,从冬营地定居点出发,向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的乌兰哈达、雅图特、宝日温都尔、塔林花、浑都伦、查干温都尔等6个夏营地进发,在那里安营扎寨,牧马放羊。

额尔敦巴特尔今年51岁,自孩提时期就跟着父母经历长达60公里的迁徙之旅,如今他也把这份古老的游牧文化传给自己的儿子格日乐朝格图。

“草畜平衡是好事情,前几年没有草畜平衡的情况下,夏营地也旱得厉害,草长得也不好。以后咱们牧民要继续坚持草畜平衡,那时草场会长得更好,未来生活也会更加幸福。”额尔敦巴特尔说。

和老一辈相比,迁徙之旅现在已有很大变化,农用卡车和摩托车取代了勒勒车、套马车,但不变的是对夏牧场执着的欢喜热爱。

格日乐朝格图骑上骏马聚拢牛群,额尔敦巴特尔和妻子则开着农柴车在前方引路。

牲畜是牧民的心头肉。额尔敦巴特尔说:“今年雨水偏少,沿途草场没有往年茂密,所以在卡车上留下了一半空间,装着喂牛的草料。”傍晚时分,他先为牛群准备草料大餐,待它们吃饱喝足了才开始生火做饭。

16日,记者再次遇到额尔敦巴特尔一家时,他们已经穿越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当地设立的“敖特尔党群服务中心”休息。几座洁白的毡房矗立在山顶上,牧民们围坐其中喝茶聊天。

“今年阿鲁科尔沁旗整合农牧、公安、卫健等18个部门设立敖特尔党建联合体,在游牧核心区设立了1个党群服务中心,3个服务驿站,实现了党群服务在游牧区全覆盖。”阿鲁科尔沁旗委组织部副部长图格木乐说,未来三个月,巴彦温都尔苏木的工作人员会在此值班,为辖区内的牧民们提供各类生活保障。

跨过数条小溪,翻过重重山峦,额尔敦巴特尔一家在第三天到达了位于浑都伦游牧区的夏营地。这里西邻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条小河在丘陵间蜿蜒而过。左右邻居们闻声而动,纷纷前来帮忙搭蒙古包。

额尔敦巴特尔家的蒙古包使用木制结构的传统样式,太阳能发电与储能设备给这个临时小家提供了持久的亮光。夕阳西下,一家人点亮灯火,摆上奶食蔬果,开启为期三个月的夏季放牧时光。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游牧迁徙也越来越多地融入现代元素。现在牧民们都有了农用卡车,条件好的还会给牛打‘专车’,一天不到就能到达目的地。

“夏牧场的生活也不再枯燥,现在都有手机信号了,想买点啥还能及时和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联系,方便了很多。”额尔敦巴特尔说。

落日的余晖从山脊掠过,远处的畜群渐渐安静,夏牧场的夜寂静得只剩虫鸣,毡房点点亮光映着星辰,久久不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