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衡量了海洋热浪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结果发现,海洋热浪会造成热位移,位移距离从数十公里到数千公里不等。而这种位移,代表了生物为躲避潜在的高温胁迫可能需要移动的距离。该结果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有助理解反常的海水变暖对于海洋物种的潜在影响。相关研究报告发表于5日的《自然》杂志上。
海洋热浪是指海水异常温暖的特殊时期。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海洋温度上升,海洋热浪发生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变长。这种温度会让海洋系统发生剧烈变化,因为海洋“居民”发现周围海水的温度比它们习惯的要高。此前这方面的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这类事件对珊瑚等物种的局部影响,而没有考虑到可以自主寻觅偏好环境的移动生物(如鱼类)。
为了理解物种可能在海洋热浪条件下如何“重新分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西南渔业科学中心科学家迈克尔·雅克克斯及其同事,利用1982—2019年的数据,分析了与海洋热浪相关的热位移。他们计算了某个物种避开海洋热浪,抵达它们偏好温度生境(生境是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所需移动的最短距离。他们发现,这种位移的变化幅度很大——在温度梯度小的热带,热位移可能会超过2000公里;但在温度梯度大的地区,比如西边界流,位移可能只有几十公里。
研究人员指出,避开热生境的短期位移,其实与长期变暖趋势相关的转变程度相当,正是其导致海洋生物的快速“重新分布”。
2019年3月,英国海洋生物学会团队就曾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报告,他们的数据显示,1987—2016年间,年均海洋热浪天数比1925—1954年间增加50%以上,而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内的多个区域极易受到热浪加剧的影响——这些区域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热浪已经危害到一系列生物过程和有机体。(张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