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2日说,“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在一个月内探测到三次“火星震”,震级均超过先前探测到的水平。其中一次持续约90分钟,是迄今探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火星震”。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这是国家航天局公布的“天问一号”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全色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美国航天局在声明中说,“洞察”号8月25日探测到两次“火星震”,震级分别为4.1级和4.2级。它在登陆火星的第1000个火星日、即9月18日又探测到一次持续近90分钟、震级估计达4.2级的“火星震”。

“洞察”号2018年11月26日在火星艾利希平原成功着陆,主要探索火星内核,搭载的科学仪器包括地震测量仪。它2019年4月首次捕捉到“火星震”。“洞察”号先前记录的“火星震”最高震级为3.7级,发生在2019年。按照美国航天局说法,4.2级“火星震”释放的能量是3.7级的5倍。

声明说,科学家希望经由研究火星“地震波”了解火星内部构造,进而帮助了解包括地球和月球在内的所有固体星球如何形成。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图为美国航天局2012年8月20日公布的假想图,显示的是火星内核状况。(新华社发)

科学家们目前仍在研究9月探测到的那次“火星震”。相比之下,他们对8月25日探测到的两次“火星震”了解更多。比如,4.2级那次以慢低频振动为主,发生在距探测器大约8500公里外的地方,是“洞察”号迄今探测到的距离最远的“火星震”;另一次以快高频振动为主,距离探测器约925公里。

声明说,记录不同距离、不同类型的振动可以向科学家提供更多关于行星内部结构的信息。今年夏天,参与“洞察”号项目的科学家利用先前探测到的“火星震”数据,详细了解了火星壳、幔的深度和厚度。

8月25日探测到的两次“火星震”除震级较大外,均发生在火星上风力最大的白天。“洞察”号地震仪先前通常在夜间探测到“火星震”,那时火星温度下降,风力较弱。但这两次由于振动发出的信号大得足以对抗风的干扰,所以被探测器捕捉到。

值得一提的是,“洞察”号能够探测到这三次“火星震”得益于工程师们成功的“除灰行动”。今年上半年,火星沿椭圆形轨道向远日点运行,表面温度较低,探测器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保温,而太阳能电池板上厚厚的积灰导致功效下降,“洞察”号项目组因此需要暂时关闭部分仪器。项目组后来想出办法,多次借助探测器上的机械臂,在风的帮助下成功除去太阳能板积灰,确保电力稳定供应,地震仪得以正常工作。

项目组首席调查员布鲁斯·巴纳特说,“我们如果今年早些时候没有迅速行动,就可能错过一些伟大的科学(发现)。即使在两年多后,火星似乎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东西”,这些“火星震”具有“独特特征”。(王鑫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