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中心10月8日确认公布了该台发现的一颗新彗星,命名为C/2021S4 (Tsuchinshan)。这颗彗星是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在2021年9月29日发现的。至今为止,已有七颗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彗星遨游在宇宙中,其中有五颗以Tsuchinshan(紫金山的威妥玛拼音)命名。这颗彗星目前正朝着太阳飞去,预计将于两年后抵达近日点。那么,我们未来会不会有幸目睹这个“天外来客”呢?记者采访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科学家赵海斌。
新发现的彗星 C/2021 S4(方框中目标)
一颗极暗的天体夜间被“捕捉”
赵海斌告诉记者,北京时间9月30日凌晨,一颗新的天体进入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的视程,“当时发现它的时候,它的亮度只有20.5等,是一个非常暗的天体。”赵海斌说,而且他们发现,这个天体的运行速度和典型的主带小行星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将该目标确定为重要目标,启动了后随跟踪观测模式,并面向国际共享了数据,发起了国际后随观测的需求。”
最终,在10月8日,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这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新彗星,命名为C/2021S4 (Tsuchinshan)。
记者了解到,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拥有104/120厘米口径的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这是我国目前口径最大的施密特望远镜,是用于行星科学实测研究的专用设备,致力于太阳星系天体的编目和特性观测,主要以近地小行星、主带小行星、半人马座小天体、彗星等新天体的发现和监测为主要科学目标,并承担可能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的发现和监测任务,也是我国加入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的主干望远镜。
紫台盱眙观测站 来源 视觉中国
“紫金山”家族添新丁
“我们用‘紫金山’命名彗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彗星就叫‘紫金山’。”赵海斌告诉记者,这是第五颗以“紫金山”为名的彗星了。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1965年元旦之夜,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时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带领科研人员用新安装的40厘米双筒折光望远镜进行观测时,在双子星座发现了一颗新彗星。相隔10天之后,1月11日在巨蟹星座又发现了一颗新彗星。
经国际上确认后,分别命名为“紫金山1号彗星”(62P)和“紫金山2号彗星”(60P)。这是中国人首次发现并给予命名的彗星。
1965年张钰哲先生手绘 来源:紫金山天文台
有可能是太阳系中最原始的天体之一
“除了比较暗,我们还发现这个彗星的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是太阳系深处的一颗远距离彗星。”赵海斌告诉记者,目前从它的轨道特性看,它与太阳最近的距离超过10亿公里,最远时可能超过300亿公里。
赵海斌说,这颗新的天体以目前与地球的距离超过11亿公里。 “这类长期处在太阳系外层的彗星,可能是太阳系中最原始的天体。”
预计2023年底,这颗彗星会到达最亮的状态,我们有希望“一睹芳容”。但专家表示,我们肉眼是无法看到的,还是要通过大的天文望远镜。
属于“长周期彗星”,绕太阳一圈要超过200年
赵海斌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为止,紫金山天文台一共发现了七颗彗星,其中有四颗为“木星族彗星”,它们的轨道周期小于20年,“相对而言,它们是离太阳比较近的。”赵海斌说,还有一颗是“短周期彗星”,它的轨道小于200年。这次新发现的彗星,它的轨道周期超过了1000年,绕太阳旋转一圈超过200年。在天文学上,把这一类彗星归为“长周期彗星”。
不过,论轨道周期,这颗彗星还算不上最长。赵海斌介绍,1977年11月3日,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彗星C/1977 (Tsuchinshan),“回归”一次大约需要近百万年。
彗星,美丽而神秘
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从形态上来看,发育完整的彗星一般由彗核、彗发和彗尾组成。
彗星的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彗星的运行轨道多为抛物线或双曲线,少数为椭圆。对于人类来说,彗星既熟悉又陌生。中国古代把彗星称为“扫把星”,除了它独特的外形,还因为人们常常把地球上发生的大灾难与彗星联系在一起,比如战争、瘟疫、洪水、地震等,认为都是彗星带来的灾难。
彗星是太阳系形成时期遗留下的残骸,较好地保留了太阳系形成时期的原始信息,研究彗星有助于研究太阳系起源。此外,彗星富含水冰和有机物,研究彗星有助于研究地球水和生命的来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