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6日讯 给你24小时的时间,你能做什么?是打场游戏,看一本书,还是心无旁骛地睡上一整天?近日,有这么一群高中生,围绕人类如何在小行星带建立太空城市,完成了一场紧张、刺激的24小时极限设计挑战。
让想象力落地 小行星带如何建太空城市
最下面是人居区,依次往上分别是逃生舱、农业区、工业区、自动化中心、货运港口、客运港口、交换中心,以及总控制室;主引擎直接连接人居区的,在发生危难时候的时候,飞船可分解成几个部分,使得主引擎推动人居区,进行一个应急逃生。这是山东省实验中学所属的泰坦动力公司在2021年未来太空学者大会的参投方案设计。
2021年未来太空学者大会于10月2日至6日在京举行。山东省实验中学“万户”代表队在石磊老师的带领下,与来自人大附中、北京十一学校等学校的近300名选手同场竞技。参赛队伍以“公司”的形式,在24小时内设计一座太空城市,参与投标。而设计的太空城市不仅要有小行星采矿功能,还要兼具商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需要靠科学原理的加持。山东省实验中学科技竞赛教练石磊告诉闪电新闻记者:“不能仅仅靠空想着、幻想着谈工程,学生必须要考虑失重的问题、空间辐射的问题,生活补给的问题,以及舒适性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融合在一起,要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大挑战!”
泰坦动力公司所设计的太空城市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现实生活的投影。战斗机的垂直起降功能、机械臂的收纳和展开形式、航母设计的收纳模式,基于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一个别出心裁的作品出来了。
在宇宙中,太空器拥有垂直起降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垂直起降功能的话,这些飞船和机器人将会受到场地和跑道因素的限制,很难将功能发挥出来。所以当初设计的时候,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战斗机的原型,采用了360度旋转的发动机喷口的形式”,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22班学生赵曾祺在本次比赛联队公司中,主要负责机械建模。
极限24小时 脑力和体力面临双考验
所有参赛队都需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设计,在与时间的比拼中,队员们的脑力和体力都面临考验。
在团队中,担任“总裁”角色的孙宇泽在这24小时内,靠着红牛提神:“我们所做的每一步,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从后往前推的时间。在这24小时内,我没有合过眼,喝了两瓶红牛。”
时间有限,不可控的因素容易被主观感受放大,这一点建模组的同学感受最为深刻。“由于我们的建模过于精细,或者过于复杂,经常会出现系统卡死状况。通常会使我们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在这段时间我们的心态会非常崩溃。所以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收拾心态,不断地奋勇向前”,池天健说到。
作品高完成度 山东省实验中学最终得冠
在决赛现场的6个联队公司里,山东省实验中学“万户”代表队所在的泰坦动力公司最为特殊,别的公司主要以“学校大团队制”方式组队,一般由5所学校成员组成,而泰坦动力公司组成人员竟达14所学校,这也意味着合作之路更为艰难。
来自天南海北的48个同学,地域文化特色不同,性格不同,在合作的过程中,当自己坚持的东西和别人坚持的东西碰撞在一起时,如何去沟通,如何去抉择,这也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为此,在公司建立之初,团队成员就直面这个问题,采取大方向决策,保证参投方案的设计不出现大偏颇。
合作是在沟通交流中产生,如何扮演好领导层的角色也是一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主要是去协调我们所有人员的工作,包括与出现问题的同学进行沟通,这是我身为领导者在团队的一些作用和职责”,孙宇择说。
经过5天的较量比拼,凭借着高完成度,山东省实验学子设计的太空城市惊艳了现场所有评委和参赛队员,拿到最终冠军,共获初赛最佳设计奖、最佳领导力奖、最佳演讲人奖和大赛冠军四项大奖,成为本次比赛最大赢家。
“在这次比赛中,收获最大的一点就是团队行动力。因为在这次比赛中,我更多的是配合我们的团队去进行项目的制作,然后因为我们只有24个小时,我们这48个人必须得形成一个整体。”马子涵表示这样的比赛以后很难遇到,这一次的24小时极限挑战改变了他很多。
闪电新闻记者 吴丽兰 实习记者 宋明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