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凌纪伟)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据悉,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57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1个组织。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在延续有关做法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新举措,获奖项目也呈现出新特点。
三个变化:严控奖励数量、向外籍人士开放、调整评审方式
在提名制实施以前,三大奖的授奖率保持在30%左右。随着受理数量的增加,奖励数量的控制,2020年三大奖通过项目进一步减少,授奖率下降至14.9%,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较2019年度减少20%。
为贯彻实施《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关于三大奖调整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个人”的要求,奖励长期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2019年首次在自然科学奖中试点向外籍专家开放。2020年度,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人士开放。
为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署,减少人员流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纸质版提名材料延期接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通用部分)、科技进步奖(通用部分)、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初评克服疫情影响,调整为网络会议评审,最终如期完成评审工作。
三个特点:激励基础研究、强调成果应用积淀、强化国际科技合作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出一批原创性成果,有的聚焦基础研究,有的瞄准应用基础研究或民生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比如,两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部由化学领域研究成果摘得,其中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团队原创性提出了“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并成功实践,引领和推动了催化学科的发展。
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要求提名成果应用需满三年以上。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背后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勤奋。2020年度获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是11.9年,其中研究时间10-15年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比38.9%。比如自然科学奖项目“寒武纪特异保存化石与节肢动物早期演化”是项目组立足祖国边疆,经过15年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取得的成果。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开放合作的步伐更加坚实。三大奖项全部面向外籍专家开放,最终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5个。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受理来自22个国家的54位候选人和1个国际组织,再创历史新高。中外科学家们携手在基础研究、全球性问题等多个领域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共同增加了人类社会的公共知识和集体智慧,生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