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2月13日电题:密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更好造福人类——专访“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主席白春礼
新华社记者王攀、马晓澄
当今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主席白春礼1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2月11日至13日在广州举行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旨在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国科学家愿密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更好造福人类。
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白春礼介绍,“十三五”期间,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散裂中子源已投入运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等领域国家创新平台相继建立。芯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初步成效,5G、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等产业项目陆续投产。
白春礼说,科学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引擎和动力,在大湾区更需要发挥科学的作用。相比北京的中关村论坛、上海的浦江论坛和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呼吁,需要有一个大湾区科学论坛。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发起,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于12月11日到13日在广州举行。
白春礼表示,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在探索未来的进程中,将面临诸多问题、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科学来回答和解决。科学在推动国际社会建立新型合作体制和多边机制上,也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各国科学家关于携手合作、共享成果的呼声更加强烈。
“因此,我们一致讨论将论坛的主题定位在‘探索未来,共享科学’,希望进一步加强各国在科技发展上的合作与交流;突出以合作链接科技共同体价值,协同促进民心相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突出以枢纽汇聚科技资源,合作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优势。”白春礼说。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聚焦生命科学、纳米、网络通信、可持续发展、海洋、工业技术软件等广东省有基础或优势的领域。对此,白春礼表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强调科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创新和产业的融合发展。
“结合大湾区特色,论坛聚焦世界科学前沿趋势、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协同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关键性重大问题,通过举办年度会议、提出合作倡议、发布系列成果、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实现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白春礼说。
论坛吸引了包括130位院士在内的世界各国科研、企业和产业界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知名科学家和行业专家作主旨报告。
“希望能够在助力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同时,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提供展示的舞台,激发社会各界对于科学的关注和热情。ANSO作为本次论坛发起方,将成为全球科学家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纽带。”白春礼说。
密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更好造福人类
白春礼表示,ANSO成立伊始,成员机构主要是结合中国科学院自身,吸收合作紧密的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和大学参加。3年来,ANSO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代表性越来越广泛。截至今年11月,ANSO成员已从原有的37家机构扩大至67家,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50个国家和地区。
“克服在全球疫情环境下不能够面对面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实现这样的发展实属不易。同时,针对全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重大挑战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求,ANSO推动构建了19个在其框架下的国际专题网络,覆盖基础科学、气候与环境变化、粮食安全、水土保护、公共健康、绿色技术、技术转化以及创新发展智库等领域。”白春礼说。
白春礼介绍,上述布局,实际上是ANSO作为国际科学组织,围绕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人才教育、项目合作、联合研究、国际智库方面开展的系统化、层次化、体系化的工作,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
“作为一个年轻的国际科学组织,ANSO能够保持有序运转,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遵循国际组织的运行规律、紧密团结和依靠各成员单位,争取‘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通过联合抗疫、联合研究、奖学金计划、创新发展智库、能力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热情,积极讲好ANSO故事、发好ANSO声音。”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