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断的观测数据里,是否有被掩埋的“金子”?面对大数据挑战,“中国天眼”是否有解决方案?12月20日,在贵州FAST观测基地,国家天文台与贵州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破解大数据难题,就大数据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建天文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等工作开展合作。

“中国天眼”是大国重器,也是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处于领跑地位的重要原创成果。自去年通过国家验收后,“中国天眼”运行非常稳定和高效,科学产出远超预期。去年,“中国天眼”实际观测机时达到了5370小时,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无论在存储还是计算等方面,都让“中国天眼”面临新的挑战。

国家天文台与贵州大学的合作,或将为“中国天眼”的大数据难题找到解决方案。

作为我国天文领域的排头兵,国家天文台在宇宙大尺度结构、银河系结构和演化历史、恒星和致密天体、系外行星等领域拥有若干国际著名的卓越团队,同时也是国家空天安全等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表示,和贵州大学携手同行,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两家单位的各自优势,实现强强合作和资源共享。

按照合作协议,国家天文台与贵州大学将共建“天文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这对充分用好“中国天眼”这一大科学装置,推动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天文科学与大数据深度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贵州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大数据领域首个也是当前唯一的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聚焦公共大数据融合与集成、公共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块数据与区域治理三个研究方向,培养大数据地方紧缺高端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表示,双方携手合作后,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加大天文大数据存储设备、超算中心等基础建设工作的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打造国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天文大数据实验室,助力“中国天眼”多出成果、出大成果,也为推动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杨松表示,贵州省科技厅将对合作双方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团队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帮助争取国家层面各类经费支持。

据悉,下一步,国家天文台与贵州大学将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建天文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新型数据存储模式、FAST天文数据在线处理、高精度脉冲星计时阵和望远镜控制系统优化等科学问题方面开展交流合作。(记者 何星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