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数字经济,就没有零碳经济。”1月19日,在阿里巴巴集团举办的“2022新经济智库大会”的“绿色三人谈”环节,关于“零碳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主题研讨中,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数字经济在推动中国达成双碳目标、实现零碳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活动上,还发布了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联合发布的《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绿色消费研究报告2021》。该报告从绿色消费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消费特征、典型案例、挑战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报告指出,绿色消费拐点已经到来,平台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励消费者,形成拉动供给侧节能减排的强大动力。
图为“绿色三人谈”现场照片
零碳经济是什么?
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2030年前要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零碳经济的到来。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长李伟阳在研讨中表示,经济发展必然要从高碳排放、高能耗强度、要素投入驱动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低碳零碳排放、低能耗强度、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这种转型会带来技术和产业的升级,让企业的发展质量快速提升。
图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长 李伟阳
李伟阳表示,推动实现零碳经济,意味着能源结构向全面可再生能源转移,需要数字技术来实现间歇式能源的实时平衡;零碳经济意味着通过数据、算法和算力结合,实现系统增效。
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靳敏则从消费—供给的角度看待双碳目标。她表示,制定双碳目标有利于改变生活方式,通过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引导,再加上平台推动绿色消费,会倒逼供给侧绿色产品的增长,为实现零碳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图为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靳敏
如何实现零碳经济?
靳敏认为,绿色消费最关键的问题是绿色市场的建立。绿色市场建立过程有三个关键因素:绿色信任、绿色溢价、绿色供给。国外数据显示,一国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左右,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重要关口,但绿色信用体系建设潜力无限。
针对这一问题,靳敏表示,数字平台能够提供能力支撑,如认证体系建设、促销政策、激励措施。对于供给商,平台要有评级评分标准、绿色商户推荐;对于消费者,平台培养其对绿色消费的认同。绿色消费和绿色供给不断协同增效,建立绿色消费大市场前景可期。
在产业领域,李伟阳提出,推动实现零碳经济的根本性力量还是市场的力量,但能支持零碳经济发展的市场还有待建设,这就需要更好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政府要从公共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高度来定义市场规则,利用好数字经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市场更有效地运转。只有高质量的市场,才能形成高质量的经济。
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说,在这种新经济模式下,让平台连接消费和供给两侧,倡导绿色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平台通过认证和信用体系,让消费者买到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也倒逼制造商和商家实现供给侧的转变。
图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 高红冰
有哪些成功的绿色低碳案例?
论坛上,高红冰介绍了阿里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如建设低能耗的阿里云数据中心支持交易系统、通过钉钉实现远程办公、让闲鱼二手交易平台盘活闲置资源、高德地图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打造智慧低碳出行等。
靳敏表示,消费者选择绿色低碳行为,与自身认知及知识储备密切相关;阿里等数字经济平台通过实际行动,润物细无声,主动承担了引导推广的功能,反映了平台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李伟阳也认为,阿里搭建了高质量的绿色平台,把绿色产品的市场培育起来。同时,阿里在支撑市场平台方面也采用了绿色生产的技术,这样才能更有效支撑绿色市场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他指出,对绿色文化、生态文化、零碳文化,阿里可以通过协同消费侧和供给侧获得较好的效果。
高红冰表示,阿里正在建立起一套正向激励机制,推动更多人加入到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从消费者角度看,不断购买绿色环保的商品,就可以不断沉淀碳能量或碳积分,在平台上得到更大激励;从商家角度看,如果无法提供更高质量的绿色环保商品,消费者可能就流失了。平台通过设计这样的正向激励,让消费侧和供给侧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