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增长情况。

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是全面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国网络安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到1729.3亿元,较2019年增长10.6%。2021年产业规模约为2002.5亿元,增速约为15.8%。整体来看,企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技术创新高度活跃,生态建设不断完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保障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资本赋能效应显现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已出台关于网络信息安全与数据合规的法律、行政法规等共计200多部,形成了覆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网络安全监管政策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执法力度逐步加大。

在网络安全产业布局方面,《白皮书》指出,随着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新技术新场景驱动的网络安全需求与日俱增。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是市场主体布局较多的领域。此外,网络安全新技术新理念的涌现,为市场带来重构和洗牌的新机遇。从调研数据来看,动态边界、智能分析、主动防御、云化服务是目前市场较被看好的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方向。

从网络安全企业营收情况来看,《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虽然大部分上市企业的营收保持增长,但平均增速较2019年有明显回落。选取的20家网安上市企业2020年的平均营收为15.26亿元,平均增速为13.77%,较2019年同期水平(30.14%)明显回落。从网络安全企业利润来看,20家网络安全上市企业2020年的平均净利润为1.85亿元,净利润平均增速为15.28%,略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横向比较,我国网络安全上市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优于国际同类企业。在网络安全研发方面,《白皮书》显示,我国主要网络安全上市企业研发投入普涨,但研发费用率低于国际同业水平。18家主要网络安全上市企业2020年的平均研发费用达到2.63亿元,比2019年高出0.41亿元。

在网络安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资本赋能效应进一步显现。《白皮书》指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融资保持较高热度。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融资活动为77起,披露的融资总额约为78.2亿元。从融资轮次来看,目前我国网络安全融资活动主要集中于早中期。从融资的技术领域来看,数据安全、安全服务和工控安全是较热门的融资领域。但和国外网络安全领域并购交易的活跃态势相比,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并购交易数量屈指可数。目前网络安全市场企业众多,分布在各细分赛道,亟须通过并购整合和企业退出机制减少恶性竞争,降低资源内部损耗,提升规模效应和行业集中度。

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有待提升需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生态

尽管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还处于高速增长的初级阶段,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白皮书》指出,从市场发展来看,虽然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但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存在缺乏高端网络安全产品、安全服务发展滞后、产品服务与重点行业结合紧密度低等问题。从企业竞争力来看,我国头部企业营收、研发投入、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国际市场业务难以突破,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但实力普遍偏弱。从产业生态来看,相关人才缺乏、资本支持力度不足、安全意识及需求环境不成熟成为制约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也迎来发展新阶段。《白皮书》对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加速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在重点领域的战略部署和综合施策,加速出台顶层法律法规配套政策并推动落地,持续加强对企业跨境上市的网络安全监管。二是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产业供给水平,面向5G、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差异化需求,提高新型网络安全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的专业化水平;同时提升零信任、可信计算、拟态防御等安全技术水平,逐步构建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三是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加速构建多层次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创新型、技能型、实战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四是科学统筹要素资源,优化产业生态环境,不断推进网络安全产业园建设,强化网络安全产业的集聚效应。(苏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