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鼓励和支持各地区结合自身条件、“各美其美”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取长补短,从而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实现“美美与共”
日前,“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被列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成渝和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地,有望迎来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宝贵机遇。
这两年,类似的产业布局“大手笔”还有不少。去年10月,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多个西部省份开工,原本难以利用的大片土地未来将源源不断地发出“绿电”、产生效益。今年1月,工信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分别提出中西部、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为不同区域制造业升级明确了“路线图”。
我国地域广袤、空间辽阔,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也不尽一致。这让我们面临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繁重任务,也带来了通过激活不同区域发展动能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的有利条件。产业布局“大手笔”频出,依靠的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的优势,它们的落地见效也必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这一优势。
下好“一盘棋”,优化产业布局,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要在鼓励和支持各地区结合自身条件、“各美其美”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取长补短,从而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实现“美美与共”。
几项产业布局“大手笔”,正体现了对“多赢”的追求。分工定位上,既发挥了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建设条件较好、运营成本较低等优势,也弥补了东部地区用能、用工、建设等方面成本有所上升的局限。政策效果上,既能通过一个个项目拉动投资、促进就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为西部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满足东部地区“腾笼换鸟”、产业升级的需求,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还能为我国制造业强链补链、能源低碳转型、宏观经济稳定等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要看到,优化产业布局之举往往是有关部门立足顶层设计、站在全局角度采取的举措。让这些举措见到实效,还需各地区各部门各负其责、科学施策、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比如,西部地区承接制造业转移就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不能依靠行政指令,也不能坐等优惠政策,而要借助有利契机、积极主动作为,切实提升投资吸引力。一方面,从硬件入手,通过健全产业链配套、提升人才技能、完善物流网络、降低综合成本等,让原本在东部地区的企业觉得“搬家”可行划算。一方面,也要从软件入手,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更加安心舒心。“梧桐树”栽好了,企业愿意来、留得住、能壮大,产业转移才能更加稳健,区域经济发展才能更可持续。
再以“东数西算”为例,数据中心的“点”布好之后,能否牵引“面”的发展,关键也要看各地作为。宁夏日前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的相关意见,提出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培育引进力度等方面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就值得鼓励和借鉴。
我们期待,通过产业布局的优化,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能够优势互补、携手并进,将产业“梯度”化作发展“势能”,让各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经济前行注入不竭动力。(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