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举办的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中国存力白皮书(2022年)》(以下简称《白皮书》),阐明了存力的定义,梳理了全球存储产业发展现状,并从区域、省际和数据中心层面分析了我国存力发展情况。《白皮书》认为,数据存力指的是以存储容量为核心,包含性能表现、安全可靠、绿色低碳在内的综合能力。当前,数据存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全社会、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国家数字经济大战略下,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已成为重要的资产。随着海量数据呈指数级增长,数据流动加速,存储作为承载数据的关键设施,其重要性更加凸显。《白皮书》指出,数据存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复杂的硬件、复杂的软件和介质。各行各业在数字化进程中涉及的应用创新对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交易和服务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存储容量要足够大,也对存储的功能、可靠性、安全性、绿色性等提出了要求。
我国存储容量显著增长
【资料图】
《白皮书》显示,我国数据存力发展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据罗兰公司测算,美国单位GDP存储容量高于我国,我国存储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21年我国存储总量容量已达800EB,出货量年均增长速度已达50%。在先进存储设备上,半导体闪存具有断电不丢失数据、高性能快速读取、大容量、绿色节能等特点,其使用占比不断攀升。
数据存力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规模相关,数字经济规模越大,数据资源越丰富。从区域数据存力发展情况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数字经济规模较大,因此东部数据存力在规模上具有较大优势。与此同时,数据存力发展水平与数据中心和算力的建设情况相关,东部仍是数据中心建设运营主要区域,数据存力发展规模和质量均位于全国前列。中西部数据存力发展水平相差不大,结合《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2年)》测算分析,中西部地区数据存力总分、规模及质量得分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部地区数据存力规模和质量相对其他区域发展较差,指数值也小于全国均值,发展空间较大。
加快推进存力高质量发展
《白皮书》指出,数据存储在国家信息技术和高科技领域的基础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与算力设施,强化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加工处理、智能分析等能力”。
存储作为承载数据的载体,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是仍然需要看到,数据存储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海量数据呈指数级增长,数据在加速流动;另一方面,承载数据的关键数据基础设施如存储器、数据网络等还存在可靠性、安全性、可持续供应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加以重视,出台政策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白皮书》建议,推动国家数据存力高质量发展,要在战略上提高对存储关键性的重视程度,尽快研究形成引导我国数据存储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和规划,打造一批存储产业和数据存储应用示范项目,加快数据存储设备和技术自主可控,降低存储技术和制造的对外依存度,提升我国在数据存储领域的国家竞争力。
在技术方面,一是要加快部署下一代存储技术,推动存储核心技术底层研发和技术攻关,提升存储介质、安全设计、数据防护等关键技术水平,打造全球存储的创新高地;二是鼓励联合攻关存储技术瓶颈,发挥行业创新领军企业的创新带领优势,广泛发动我国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和领军企业,开展存储全产业链的产学研用协同,增强存储产业国际竞争力;三是进一步完善数据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系统,鼓励培养专业理论与行业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地方政府引导企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引进和留住高端存储专业人才,优化人才的地域和行业布局。
在标准方面,应尽快研究建立存储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完善数据存储效率、数据保护、数据灾备、绿色低碳等数据存力关键标准体系。一方面,鼓励存储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进行标准和评估体系研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生态伙伴等策略,给予合作伙伴尤其是创新型小微企业充分的发展空间,共同摸索形成存储行业标准;另一方面,推进数据存储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加速我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数据存储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
在产业方面,一是构建先进存储应用生态,促进存储产业相关供应链融合;二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化发展体系;三是针对金融、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打造示范应用项目,树立高效存储、先进存储、存算均衡、存储安全等方面的标杆。如在安全可靠上,推动政务云、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行业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场景的灾备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重点打造一批数据灾备的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实现标准和政策落地,带动千行百业更好应对数据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