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谷雨)近年来“国风”潮流兴起,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介的出现,服务国乐等传统文化吸引大量新观众,也助力演奏家开辟线上“新舞台”,打赏渐成观众为表演艺术送上的“新门票”。日前,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院召开“直播新媒介与国乐传承发展的新路径”研讨会,邀请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就直播新生态如何助力国乐传播传承、打赏收入如何延展文化消费新形式等议题展开讨论。
图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汇群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汇群指出,国乐直播有两大不同于传统演出的特征:第一,辐射面广,能打破线下演出“点对点”的规则,甚至超越“一人唱万人和”的数量限制,为从业者找到海量听众;第二,交互性强,音乐家表演时受众可随时在直播间进行互动,而非线下演出中观众仅可在结束后发表意见。
此外,李汇群认为,直播具备视觉修辞的特性,能进一步强化内容传播效果。她以抖音直播推出的“DOU有国乐”计划为例,演奏者参与计划后,相关作品被集纳入话题标签,观众搜索相关话题时,能批量获得该话题下的相关视频、直播,每个作品又在竖屏中形成“上下文”的互文关系,延展观众的欣赏兴趣。
“我看到许多观众在国乐直播下留言,认为听到传统音乐就忆起儿时过节的感受。是否可以进一步发挥上述互文效应,比如将《茉莉花》等名曲和传统节日联系在一起,在直播平台进行推广。”李汇群建议,这类尝试一方面能让国乐在传播中保持阳春白雪的特质,另一方面也让深度观众有机会与音乐家直接交流、沟通,帮助大众平台和音乐殿堂真正找到结合点。
《2022抖音民乐直播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平台已覆盖国家级非遗民乐艺术超过25类。日前,抖音直播联合中央民族乐团发起“DOU有国乐”计划,希望在未来一年帮助100名民乐非遗传承人获得开播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