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这一年,产业喜结硕果,“花果山”变身“聚宝盆”,一座座村庄奏响“富民曲”……在祖国大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呈现出一派民勤村美、民风淳朴的景象,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

乡村振兴这一年,时间的刻度忠实地记录了“三农人”追赶超越、攻坚克难的足印:聚焦“启新程辟新径育新能”,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相关资料图)

农产品“带货之城”崛起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农村连接上了城市,也让城市看到了真实的乡村。在以助农直播为首的新服务业态的推动下,我国正涌现出一批特色的农产品“带货之城”,除北京、杭州、西安等农产品供需都较为旺盛的一二线城市外,越来越多三四线城市在直播的带动下强力“出圈”。其中,作为蔬菜之乡的临沂已从过往只负责前端蔬菜供应的“菜篮子”,变成跑通产销全流程的“带货之城”。

“数字经济打通了农产品供需信息天堑。近年来,农产品电商尤其是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扩宽了农产品的贸易范围和客户群体。在数字乡村指数增长最快的100个县里,有91个来自西部地区。‘直播+短视频’模式快速提高了产品渗透率,南北方水果交易到了国内各个角落,打破了以往产品从中心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扩散的模式,以信息流沟通了供给和需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围绕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出台系列衔接政策,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增加到1650亿元。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年零售额超过2万亿元,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加工转化率达到70.6%,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提高到2.5。累计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673个,遴选推介乡村特色产品2438个、乡村工匠662个,创响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

“新农人”成为新力量

“今天来到直播间的都是一些老朋友啊!”在距离皖北核心辣椒产地不远处,一位戴着无边框眼镜、身着黑色羽绒服、说话慢条斯理的年轻人正在拼多多的直播间带货自己家乡种植的辣椒。此时正值冬季最后一批收果期,直播间和辣椒种植基地构成了他忙碌生活里的两点一线。

他叫王传宝,不只是一名带货达人,还有另一重身份: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苗集镇张古村大学生村官。出生于1990年的王传宝,是从阜南县走出的一名大学生,如今又投身于建设家乡的战场上。

“年轻一代新农人,已成为优质农产品上行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更多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高学历、懂经营懂管理、擅长整合上下游的‘95后’,正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崭新力量。”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院长高旺盛告诉记者,在创业过程中,“95后”新农人更加注重公司经营和团队管理,多采用“合伙人制度”,并擅长整合产业上下游。对于新农人来说,通过留在家乡,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可以真真切切地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给乡村振兴带来新面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关键。“今年为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农业农村部编制了《‘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今年培育1.78万人;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将8.6万名符合条件的高素质农民纳入高职扩招范围,畅通农民参加学历教育通道。”曾衍德表示,“各地各部门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从健全人才入乡机制引才、加强农民教育培训育才、优化乡村营商环境留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用才四个方面入手,促进人才返乡、下乡、兴乡,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记者 马爱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