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了个末班车去看了《流浪地球2》。

我是个看电影极容易没耐心的人,所以一想到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就望而却步。

没想到这次观影的三个小时,没看过手机,全程几乎无尿点(憋坏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看完最大感慨是,我们的科幻大片也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小破球不愧是国产科幻片之光。

如果是非科幻迷或非原著党,每次看科幻片如果看不懂会自我怀疑,大概是我的问题吧。

小破球在科幻内容的诠释上做到了逻辑严密、清晰,同时又深入浅出。

从太空电梯危机开始到月球危机、数字生命计划、流浪地球计划的正式启动等,虽然有些术语让人云里雾里,但完全不会影响到整体的观影过程。

科幻大片从技术上来说拼的就是特效,小破球从开篇字幕的呈现就匠心独具,呼应了后面数字生命的部分。

太空电梯那段效果炸裂,同时感叹主创人员真的审美在线,不仅特效震撼,更是做出了艺术美感,让人非常享受这样的视听艺术。

当然,除了硬核技术部分,更打动我的还是故事内核部分。

三条故事主线分量安排得很合理,让人看得很舒服,没有顾此失彼,可能个别情节略冗长,再精简一点会更好。

看到有人说刘培强和图恒宇两条线有点割裂,我觉得并没有,他们相对独立却又彼此关联。

吴京饰演的航天员刘培强这条线主要是向外延伸的硬核技术部分,而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主攻向内的生命本质的技术。

关系到生命,必然会涉及到关于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图恒宇这条线把哲思性与科幻度融合得恰到好处,让我想到之前看的美剧《上载新生》,讨论的也是“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考,可惜后面崩掉了。

借助图恒宇女儿丫丫的数字生命是否应该延续的两难困境,图恒宇和宁理饰演的马兆一直在争论两种观点。

马兆说“人死了就是死了,这就是现实”,图恒宇说“凭什么你来认定什么是现实?”(大概台词)

后来让图恒宇坚定了让丫丫永生的正是刘培强在面试领航员时说的那段话。

当时的镜头是两个人隔着单面镜,处于不同空间,但两个人的影像却是交叠在一起,这也是我整部电影最喜欢的一段。

看的时候一直觉得编剧主创们也太会讲故事了吧,把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一句口号逐渐具象化、生动化。

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在联合国的发言也是用讲故事的方式,两万年前的一段断骨,经过合作与帮助才得以愈合,两万年后的人类又有什么理由不同舟共济?

除了展现中国式的浪漫,电影中也并不避讳中外价值观的碰撞,且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反而是自信又有力的交流。

比如关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冲突,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早就通过各种影视作品阐述得淋漓尽, 我们崇尚的集体英雄主义在新的文化语境下也有新的理解。

电影中50岁以上的宇航员站出来去执行“自杀式”任务,这一点可能西方观众难以理解。

电影里用了一个小细节,沙溢对身边的年轻宇航员说“你们年轻人去我可不放心”。(大概台词)

在以前的战争片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大无畏精神,这并不是对个体生命的不尊重,而是一种信仰。

如今的集体主义在信仰的基础上,更多了一些人文关怀——创作未来美好世界的重任就交给你们年轻人了。

在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么多年好莱坞主流价值观大片的当下,我们终于有这样的电影,用当下主流的电影语言去阐释中国价值观并做到文化输出,这种输出并不是一厢情愿的,我觉得是进步与惊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