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助力传统文化评述三:非遗直播传递美育文化 观众用打赏“礼赞”从业者
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凌纪伟)美育教育能提升人们认识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其中,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尤其是接受非遗文化熏陶,能进一步加强年轻一代美育教育。
在深度媒介化的社会,直播、短视频为代表的传播手段成为不可或缺的媒介形式。作为一家综合性新媒介平台,抖音在推动传统文化多样性和非遗传承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资料图片)
如今,在抖音直播欣赏非遗,已经成为湖南观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过去一年,湖南省内非遗类直播累计超15万场,该类直播观看次数超6.4亿,同比增长178%;1.7万名湖南非遗主播在抖音开播,累计开播时长超293万小时,时长同比增长95%。通过直播,年轻一代听戏曲、赏国乐、观舞蹈,从悠久的文化底蕴中获取艺术养分,接受传统美育熏陶。
通过在抖音做直播,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三级演奏员、抖音古筝主播曹民发现,传统民乐找到了现代知音。曹民说,有了直播这种比线下更便捷的教学模式,大山里的孩子也能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也能欣赏传统文化和技艺,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
图为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三级演奏员、抖音古筝主播曹民在“非遗主播沙龙湖南站”表演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曹民这样的非遗从业者入驻直播平台,把沉寂已久的小众艺术搬上直播这样的第二舞台。如今湘剧、洞庭渔歌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陌生名词,它们被越来越多的广大年轻群体“看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抖音平台上,展现出很强的心灵疗愈功能,观众在抖音平台上,放慢生活节奏,找到了心灵栖居的地方。通过抖音这个舞台,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入人心,走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在润物细无声之中,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一代获得高质量的美育教育。
地方特色非遗在直播间“亮相”的同时,非遗传承人、从业者也通过打赏等途径获得与劳动价值相符合的物质回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62%的湖南非遗主播在抖音开播,他们收获的打赏总金额同比增长53%,点赞总数同比增长242%。主播们用真才实学,得到粉丝点赞认可、打赏回馈,形成了一种双向的互补和良性循环。
图为“非遗主播沙龙湖南站”活动现场
近年来,抖音相继推出助力戏曲传承的“DOU有好戏”计划,助力戏曲传承的“DOU有国乐”计划,助力中国舞、古典舞传承的“舞蹈传承”计划,以及为非遗传承人、传统手工艺人提供专业培训、资源扶持的“看见手艺计划”,从资源、流量、服务等方面帮助更多非遗演职人员打造新舞台。通过上述计划,非遗传承人在直播间开拓新舞台之余,也获得新收入、找到新观众、打开新销路。
平台整体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非遗直播平均每天演出1617场,场次总数同比增长642%。非遗主播中获得打赏的人数同比增长427%,打赏金额同比增长533%。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雷建军看来,直播打赏变成新的社会关系再生产,像抖音这样的平台成为“文化银行”,非遗传承人把文化存储进去,整个社会都从中受益。“直播打赏是观众为知识付费的象征”“直播打赏是观众对传统艺术的认可”“直播及打赏助花鼓戏找到新观众”……从抖音平台上主播们的这些观点可以看出,观众自发为非遗从业者打赏,不仅帮助从业者提高了收入,也因观众的认同让主播更有尊严,间接保证了非遗人才队伍的赓续。
未来一年,抖音直播计划帮助非遗从业者月均收入过万,服务非遗传承人获得更多开播收益。具体而言,将围绕资源扶持、专业合作、产品能力和运营服务四个方向展开,使他们尽快适应非遗主播新的角色。
数字时代,我们需要借助多元的技术手段,让青年人拥有更多机会接触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内容,让非遗文化融入更多青年人的生活。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铮看来,非遗直播让大众获得高质量美育,打赏让从业者获得有尊严的收入,数字化新媒介、技术手段和传统非遗艺术相结合,这是双向奔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