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久前,江苏南京推出“小店计划”,通过引流聚气、数字升级、降本增效等措施,赋能街头巷尾的小店发展,全面提振发展信心,激活市场消费动力,目前已惠及10万余家城市小店。

  小店是商业的“毛细血管”,也是连接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的“神经末梢”,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两年,以街头小店、餐饮商铺为代表的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冲击不小,经营发展压力大。当下,及时帮小店解难纾困,助力“小店经济”从“缓过来”到“火起来”,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小店经济”也能释放大能量。不过,小店在业态引进、店铺选址、商品组织、聚集客群等方面都有经营之道,激发小店活力,需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小店抗风险能力弱、受经济波动影响大,缺少启动资金或资金周转困难是其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在支持“小店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如何降本增效,助力小店减负降压。有关部门可制定专门的公益性补助政策,给予补贴、免租等支持,降低小店生产经营成本;同时,发挥金融政策体系引导激励作用,加大对小店信用贷、首贷支持力度,推动小店贷款持续扩面、增量、提效。

  小店客源范围有限。政府部门和商业管理机构应帮助小店店主掌握更多“生意经”,依托5G、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等,推动城市小店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经营,让有需要的人更便利地找到身边小店,也让小店被更多人熟知。例如,南京市鼓楼区推出了南京首个数字化消费赋能平台“鼓楼星推官”,百余家商户门店优惠信息在平台上一目了然,当地商务部门还拿出数万元小店消费券,免费为小店提供全方位立体营销支持,为小店引流,增加小店销量。

  发展“小店经济”还应避免一哄而上,防范铺摊子、同质化竞争。一方面要引导经营主体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可在便民生活圈建设基础上,摸清社区商业组织分布形态,引入经营主体进行整体开发、运营、管理,编制街区商业发展规划,开展小店业态引导、街景打造、环境改善等工作。在发展模式上,应融合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街角风景等元素,擦亮美食街、酒吧街、文创街等特色招牌,形成集聚式发展和差异化竞争。(蒋 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