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明观点:动画制作组对原作小说的理解有所偏差,直接导致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并没有表达出来。
最初在其他渠道刷剧的时候,看到11集冰河救助场景我当场就气炸了。主要是那集播出时刚好发生了某重大事故,多名参加越野马拉松比赛的赛手因为突变的恶劣天气产生了失温症最终遇难。因为那个事件,“失温症”成为当时国内网络上的热词,来自于医院、研究所、应急救援等多个部门的专家也在媒体上反复科普失温症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产生失温症。片中小熊的操作简直就是和那些行为逆着来,这是要疯啊?
后来我怀着“是不是制作组理解错了”的心理看了看小说原作。发现制作组的确是把原作中的大部分都重现了,唯独缺掉了对小熊的心理描写。
【资料图】
原作11集小熊营救小椎的内容对应小说版第二卷的《36.猫径》部分。
关于事件的背景基本上也在本片第10集里面交代过了:
——北牡市的冬天不算冷,但是风很大;
——这一天是雪已经融化的日子,地面非常湿滑;
——猫径虽然是条近路,但是路况很差。
就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小椎骑着Molton自行车经由那条道路……因为路滑外加控车能力不行,小椎冲出路面坠入河中。
可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昏迷后小椎醒来,这时候的她因为身体浸泡在冰冷的河水中自己已经冻僵了,她强打精神给小熊拨通了电话……
但和动漫版不同的是,原作中有大量关于小熊的心理描写。
(1)在接到小椎的求救电话后,小说里是这么描写的:
可以看到,小熊在接到电话后是经过思考的:
——小椎目前的情况如何?
未知。但从声音判断,不妙。
——报警或救护车呢?
虽然本地的反应时间不错,但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小椎能不能撑住这十分钟呢?
不好说也不清楚。
也就是在这个思考的基础上,小熊做出了选择:她要去救小椎。
(2)关于“打耳光”唤醒小椎和“坚持不叫救护车”的原因,小说里是这么描写的:
特别要注意作者写的这么一段话:
现在如果发生了要送医急救的大事情,视椎为掌上明珠的父母会说什么呢?搞不好往后会对她的行动加以限制。
这是小熊根据自己与小椎和她的家人接触的经历产生的合理猜想。我们要注意小熊在拥有Supercub之前并没有那么多朋友,且小熊与父亲几乎没什么交流(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为意外去世了)与母亲也鲜少进行交流(后来她的母亲也在留下一封信后失踪了)更遑论与其他的亲人有交流(小熊的父母属于私奔的,父母家的亲人根本不知道小熊的存在),所以她对朋友的认识大多是根据自己读过的书以及所看到的东西进行猜想得出的。
之前小熊看到了:
——小椎希望在家里的店里开辟一个意式咖啡厅,为此自己一直不断努力着;
——小椎的父母十分疼爱女儿。
因此小熊产生这个想法也很正常。
(3)关于为什么要把小椎放在前筐子里,小说里也有解释:
“把小椎放到前筐子里”这个操作,是小熊在给礼子打完电话后做的。
小熊先分析了情况:
——后货箱放不下小椎;
——现在现拆后货箱的话太消耗时间,怕是小椎会有变数。
于是小熊本着“试试看”的想法抱起小椎,然后发现小椎比她想象中的要轻;把小椎放在前筐里,也能勉强放进去。
因为这个动作,小椎受到惊吓,大叫起来。至少可以从这里判断认为小椎处于意识清醒的状态——“只要意识清醒,剩下的都好办”。【请注意,现实情况下请不要这么干!】
所以说小熊这个营救方法虽然充斥着各种不科学的,堪称“粗人”的方法,但好歹在逻辑上还能说通——毕竟小熊展开营救的目的是希望把“小椎遭遇事故”这件事情的影响降到最低,至少保证小椎的“意大利化”计划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可以看出,原作小说中通过插入的心理描写反映了小熊特有的那种笨拙、直白的思维方式的,这个最精华的东西却在动画中被省略掉了,真的是太可惜了。当然11话仅仅是问题爆发的一个集聚点而已,有人统计过Niconico站上关于本剧的评价,第5集开始后评分开始跌落一个层级,现在想想,可能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些问题就已经开始积聚了吧,特别是关于心理描写的部分。如果不是通过角色的嘴说出来的话,那可能需要更麻烦——通过更精致的画面表达出来。而“更精致的画面”,这在有限的经费前提下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