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9年,90岁的文徵明为御史严杰的母亲写墓志,写着写着就垂下了头,闭上了眼睛,安然而逝。


【资料图】

没有痛苦,没有折磨,这是世人渴望却少有人拥有的死法。

此时,他的好友唐伯虎已经去世35年。

“城中尘土三千丈,何似两翁麋鹿踪,隔浦碧山供一笑,离离自领晚凉风。”,这是文徵明在《松荫对坐》中的题识。

2岁不会走路,8岁还不会说话,一生闲淡从容,却成了最后的人生赢家。

他是励志的典范。

1470年11月28日,苏州德庆桥西北曹家巷的一户官宦人家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婴孩被取名为文壁,字徵明。

文徵明的祖父是举人,父亲和叔父是进士,优秀的基因传承让一家人都对文徵明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光耀门楣,然而随着文徵明一天天长大,大家却发现文徵明有点不对劲,2岁不会走路,6岁还站立不稳,8岁还不会说话。

不仅凉了大人的心,也让街坊邻居议论纷纷:这孩子不会是傻子吧?

有人在看笑话,有人心生同情,然而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眼光,这对当事人来说都是一种压力。

好在文徵明的父亲没有放弃这个看上去笨笨的儿子,始终在鼓励他,表扬他,告诉他:“慢慢来,不急”,

6岁丧母的文徵明长期寄养在祖母家,直到11岁终于能说清楚话,才被送进私塾,成了私塾中年纪最大的学生,天天和一群小奶娃坐在一起,这场景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按照现在的标准,文徵明是典型的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上天似乎狠狠的他在面前关了上门,关上了窗,就留了一条缝。

他努力地趴着窗子,竭尽全力想要看到光明。

笨鸟先飞,笨人文徵明学习很努力,尽管如此,勤却没有补拙,从19岁开始,一直在考应天乡试,考到50多岁,9次都落榜。

和他的好友唐伯虎相比,文徵明的履历实在是有些上不了台面。

唐伯虎16岁考中苏州府秀才第一名,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29岁又考中应天府举人第一名(解元),衣锦还乡,好不风光。

然而文徵明的父亲却早早地看到了唐伯虎的性格缺陷,:"子畏(唐伯虎)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运到,非所及也。"文父认为唐伯虎为人轻浮,人生必将遭遇坎坷,而文徵明则会大器晚成。

唐伯虎的人生果然被言中,因为牵扯进了科场舞弊案,蹲监狱吃牢饭,尽管最后证明是无罪,却失去了当官的资格,并且再也不能参考,回到家乡,声名狼藉,受尽白眼,老婆也跑了,此后的人生就像是被诅咒般,越过越惨淡,死后甚至没钱下葬,靠着几个老友凑钱买了棺材。

文徵明16岁和唐伯虎相识,历经唐伯虎的辉煌和落魄。因为不忍看老友在科场舞弊案后自甘堕落,曾好言相劝,却换来唐伯虎的冷嘲热讽。直到多年后,唐伯虎才明白文徵明是真正为他好的人,在信中写道:“昔项橐七岁而为孔子师,寅长徵明十阅月,愿例孔子,以徵明为师,非词伏也,盖心伏也。 ”

那时的唐伯虎已经历尽沧桑,因为性格张狂,他这一生过得很坎坷。

性格决定命运,这从来都是真理。

文徵明没有唐伯虎的天赋,所以一步一步走得很慢,但走得很稳。

19岁的文徵明在考试中因为字写得丑,被老师给了差评,他没有无能咆哮,而是沉下心来,每天坚持练字,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是要先写满两千字的《千字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成为书法家。

画画,看书,写字,是文徵明每日必做的功课,就算暂时看不出什么进步,但日积月累,进一寸就有进一寸的欢喜。

资质普通的人没有捷径,但可以选择埋头苦干,只是这其中的辛苦,却是很多人承受不来的。

考试落榜没关系,文徵明一次接着一次的考,尽管考到最后还是没考中,但至少问心无愧,不然回忆往事时,总会猜想,如果当初我努力一点,是不是结局不一样?

50多岁的文徵明终于放弃了考试,下半辈子专注诗文书画。

诗文方面,他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书法方面,他与祝枝山、王宠并称“三大家”;

绘画方面,他与唐伯虎、沈周、仇英并称“明四家”。

人生的上半场,文徵明一度被人以为是傻子,丝毫看不出有任何逆袭的可能,但他却很从容,从容地接受自己的平庸,而不是怨天尤人。

心态好了,寿命才会长,只有活得足够久,才有机会翻身,活到90岁的文徵明成功逆袭。

世间太多纷纷扰扰,有时一步错步步错。

面对诱惑,唐伯虎和文徵明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1514年,野心勃勃的宁王朱宸濠到处招揽才子,向两人抛出了橄榄枝,郁郁不得志的唐伯虎以为等来了自己的人生曙光,屁颠屁颠地去了宁王府,同样不得志的文徵明却以生病为借口婉拒了,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岂有所为如是,而能久安藩服者耶?”

尽管穷困潦倒,但文徵明没有被功名利禄冲昏了头脑,宁王并不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人。

唐伯虎很快就发现自己上了贼船,宁王想要造反,一直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上船容易下船难,进了贼窝的唐伯虎整日坐立不安,这乱臣贼子的分量太重,是他无法承担的,最后不得不装疯卖傻,“赤身裸体,露其丑秽,佯装疯癫”,这才让宁王放他出府,至此身心俱疲。

1524年,54岁的唐伯虎郁郁而终,54岁的文徵明还在进行第九次考试,虽然依旧没考上,但被人推荐,入了翰林院当待招,或许是不适应官场,仅仅三年,文徵明就辞官归隐。

了却了当官的执念,文徵明醉心于书画的世界,他的声名越传越远,他的人生就如他父亲所言“大器晚成!”,

才子多风流,明朝流行狎妓,青楼是才子们最喜欢光顾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挥洒汗水,找寻灵感。

文徵明却是不风流的才子,他洁身自好,在友人看来多少有些太过正经,因此有一次一个叫钱同爱的友人,请文徵明在船上喝酒时故意让妓女来招待文徵明,吓得文徵明面如死灰,仿佛眼前的不是美女是炸弹,他连忙起身要走,却被钱同爱拦住,打趣文徵明不解风情,不懂怜香惜玉,急得文徵明抓耳挠腮,突然想起钱同爱此人有洁癖,于是豁出去了,直接脱鞋脱袜,熏得钱同爱受不了,赶紧放文徵明走。【衡山(文徵明)真率,不甚点检服饰,其足甚臭,至不可向迩。衡山即脱去袜,以足纨玩弄,遂披拂于同爱头面上。同爱至不能忍,即令舟人泊船,放衡山登岸。《 蕉窗杂录》】

他一生和自己的妻子相濡以沫,白头到老,世间少了一个风流才子,却多了一个好丈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