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爱好者张赫奕的童年是幸运的。
4月底,他和几位昆虫学者去了婆罗洲。这里拥有全世界约10%的热带雨林,平均每个月都会有几个新物种被发现。仅仅是世界上最大的16种花,这里就有3种。
(资料图)
在这个无数昆虫爱好者向往的地方,他看到了新的竹节虫品种“伏地魔”。竹节虫,又称䗛(xiū),全世界约有2500种,是张赫奕最感兴趣的昆虫。除此以外,他还很喜欢螳螂。
眼前这只“伏地魔”的花纹与树干高度匹配,伪装起来时,腿和触角一起并拢向前,乍一看,就是一根树枝。对着镜头,张赫奕一边解说,一边展示“伏地魔”蝴蝶般的翅膀。
在现实生活中,张赫奕是深圳市卓雅小学四年级学生。在网上,他叫“柒柒”,是小有名气的抖音科普作者。
去年8月,他在手臂上展示了一只绿椒竹节虫,又名“齿臀䗛”。介绍时,一只枝状竹节虫爬上了他的头,他缓缓捉住它,对着镜头介绍,这是“长肛䗛”。后来,视频出圈,张赫奕被广泛关注。
与之相熟的抖音科普作者小阳认为,是自由的家庭氛围允许柒柒对昆虫产生热爱。
柒柒的母亲蒋文娟说,她原本怕虫子,关注到儿子的兴趣后,她却允许他在家养虫。再后来,他家阳台容纳了澳洲宽腹螳螂、中南拟睫螳螂、刺花螳螂、中华巨扁锹甲、幽灵竹节虫……
为了让儿子能学会“输出”,蒋文娟为他拍摄抖音短视频。涨粉算不上快,但家人都很满意,借助抖音的智能推荐功能。总有同样喜爱昆虫的孩子家长找到他们,希望一起去野外采集。
小阳自幼喜欢昆虫。虽然大学选择了自动化专业,但做昆虫科普的愿望愈发强烈。因为,他逐渐发现,自己的人生观竟然也被昆虫塑造着。
现在,在抖音创造的昆虫世界里,他们编织着自己的“意义之网”。
张赫奕在展示一只螳螂。图/受访者提供
爱上昆虫
妈妈蒋文娟随时观察儿子的爱好。
有一段时间,儿子爱看动物。比如恐龙、贝壳、蘑菇。蒋文娟给他买来大量科普书,还帮他找来纪录片。
因为不玩电子游戏,柒柒从小都对书上的事物更有兴趣。疫情期间,他把有关昆虫的书翻了一遍又一遍,一有空就去楼下花园抓蚂蚱。
和那些主张“去电子化”的家庭相似,柒柒家的客厅就是书房,阳台就是“昆虫角”。每天,父母陪着他阅读,玩虫。
有一天,柒柒突然对蟑螂产生了兴趣。深圳的蟑螂令人避之不及。蒋文娟也担心,蟑螂有毒有细菌,还可能咬人。但柒柒的兴趣似乎停不下来,他每天都要找来不同的虫子给妈妈展示。
后来,柒柒提出想在家养虫,外婆听说立即反对。但因为妈妈的支持,柒柒如愿以偿。
夏天,鸣虫早早地叫个不停,柒柒睡得香,听不见,但大人们却被吵得睡不着。
为了安抚外婆,柒柒时不时地给外婆解说从外面捡回来的虫子,比如从福建捡回来的锹甲,从深圳本地捕获的蝗虫和螳螂。他还养过紫茎甲、黑魔鬼竹节虫、玉斑凤蝶。久而久之,外婆也接受了。
有天早上,柒柒照常去察看他养的虫。而一只名叫刀刀的螳螂却突然一动不动,柒柒仔细查看,发现它已经死了。与刀刀的初见时,它啃着他的手不放,啃到破皮。但柒柒还是将它带回家照料。这是他第一次养虫子。刀刀死后,柒柒哭了,他把刀刀埋在树下。
后来,他开始学做昆虫标本。标本要消耗许多精力,比如昆虫的翅膀,它非常脆弱,稍微不注意就会破损。蒋文娟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儿子的专注力又增强了。在此之前,他可以观察昆虫长达一两个小时。
爱上昆虫后,柒柒在墙上贴了一张世界地图,他要确认不同昆虫的分布,还时不时地模仿着画一下五大洲、四大洋。
为了接触更多昆虫,父母每个周末都带他去离家1公里的塘朗山郊野公园。在这座公园,他看到过五六十种昆虫。
他们还去过全国多个省市,观察了超过1000种昆虫。他们不停参加昆虫展、夏令营。第一次,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找夏令营,于是在网上搜关键词,最后找到一位北京老师组织的夏令营,去浙江丽水。在挑选民宿时,蒋文娟会特地查看评论,如果提到有虫子,她就会优先选择。
张赫奕穿着“长大当昆虫学家”字样的卫衣。图/受访者提供
抖音说虫
现在,@柒柒的昆虫世界 已经有了将近20万粉丝。柒柒既会在镜头前科普“如何分辨蟋蟀、蚂蚱、螽斯、纺织娘”,也会分享自己在户外寻虫的经过。
2021年4月,为了锻炼儿子的口才,蒋文娟拍了第一条柒柒讲虫的抖音视频。
在那条视频中,柒柒详细介绍了“伪装大师”——黑魔鬼竹节虫。这只通体黑色的竹节虫攀在绿色植物上,不动时就像枝条的一部分。柒柒讲解到,它来自秘鲁北部偏远山区,被发现是在2005年,它曾经濒临灭绝,但因为人类繁殖圈养,它灭绝的危险大大降低。
平时,蒋文娟会要求他把在学校学过的知识讲给她听。柒柒读一年级时,很多生僻字不认识。蒋文娟会先查字典,再读给他听。他们还一起去图书馆读书,如果柒柒说“妈妈,你再讲一遍”,蒋文娟就会把书买下来。
发第一条昆虫视频时,评论区大多数都是柒柒家的好友,大家拿他的唇色打趣,也有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也是在那天,一位网友呼叫了 @小阳的昆虫世界,这是一位有两百多万粉丝的抖音科普作者。
蒋文娟回应这位网友,他们是小阳的忠实粉丝。第二天,小阳给柒柒留言点赞。
在小阳的视角里,宽松的家庭氛围包容了柒柒这名昆虫爱好者。前段时间,蒋文娟专门带着柒柒去福州找小阳。面对网上挚友,柒柒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见闻。
小阳发现,柒柒不仅对昆虫知之甚多,还很谦逊。他见过一些热爱昆虫的孩子,面对感兴趣的话题时,会争抢着表现,但柒柒不是。“我印象中他很少会去攀比。”小阳感慨,这一定与他宽松的家庭氛围关系很大。
小阳是90后,对昆虫的爱好始于外婆让他用蚕蛹去喂螳螂。他说,从那以后,同学看到可疑的小虫子都会叫他去辨认。
但在12年前,他上大学时,因为疑虑未来的工作方向,最终没有选择与昆虫相关的专业,而是选择了自动化。
毕业后,他进入北京一家公司做软件类管培生。但他对昆虫的热爱从未消减,于是通过小社群联系到了一些研究昆虫的科研人员。最终,他发现这门专业与他想象中不同——研究者只专注于某一个物种,且终身都在研究这个物种。
“垂类的研究,非常非常垂,包括它的基因,它的抗药性,各方面的。即便是分类学,也很垂。”小阳承认,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前些年,他发现身边很多人在玩抖音。出于热爱,他开设了抖音账号,用来讲昆虫。他发现,抖音的传播效率远高于线下。
他的得意之作是一条介绍“兰花螳螂”的短视频,三只螳螂在他手指上跳跃,“比鲜花还要漂亮”。后来,这条视频获得了143万个赞。
现在,小阳的粉丝超过200万,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他结识了越来越多的虫友。
小阳在展示一条差点被当做剧毒“竹叶青”打死的绿瘦蛇。其实绿瘦蛇无害,小阳把它养到现在。图/受访者提供
结识虫友
“好样说虫子”就是小阳在福州的虫友之一。11岁的倪皓洋名字谐音“好样”,在2020年疫情期间,他的妈妈开始用手机记录他解说昆虫的视频,并发布在抖音。
皓洋的妈妈记得,儿子最初把蟑螂叫做“小胡须”。到了饭点,小胡须从竹椅附近冒出来,看到蟑螂的触角晃来晃去,皓洋告诉妈妈,它很可爱。外公见状,带着皓洋偷偷养了几只。趁着妈妈上班,他们还去公园附近找来虫子和鱼。
后来皓洋对虫子的兴趣让妈妈有些“崩溃”。但妈妈选择了支持。福建的生物种类异常丰富,现在,一到节假日,皓洋就出去找虫。
皓洋的妈妈也允许他在家养虫。他能悉数自己养的品种:苏门答腊巨扁锹、美他利弗细身赤锹甲、中国大锹、台湾大锹、无皱环锹……他看着锹甲从白白嫩嫩的螃蜡不断变大,最后化蛹,在蛹里变成一滩“水”,经过基因盘重组,流质又变成坚硬的铠甲,羽化而出。
一只竹节虫爬上了皓阳的脸。图/受访者提供
今年5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皓洋又和朋友们去野采。他们的目标物种是四川星天牛。这种虫子长须、外壳泛绿,带白色星斑。倪皓洋用手捏住虫身,对着镜头解说。
到了小溪附近,水流湍急,他小心挪开石块,捉住一只正要蹦走的灰绿色青蛙。这叫武夷湍蛙。他嘴里念念有词:“好看,还可以。”
皓洋的师傅绰号“大王”,抖音账号叫“虫林野趣”。对于小徒弟皓洋,他赞不绝口。皓洋随大王去武夷山野采时,大王看到,“他眼里真的有光”。
“大王”从小生活在南平山区,玩虫三十多年,是国内昆虫爱好者中的知名人物,曾以自己的名字为一类昆虫命名——“刘鹏宇深山锹”。
对于自主命名这件事,他解释,一些爱好者具备专业知识,也有能力界定新种类。有时他会帮忙指导,发表一些新物种。
在他的童年时期,玩虫这件事一直得不到家人理解。但他执着地在床底下养鱼、养蝌蚪,还把虫子藏在书包里、被窝里。为了坚定立场,他甚至曾用半个月时间,试图用胳肢窝孵鸡蛋。
国内的科普起步较晚,万事开头难。他认为,在抖音上,这件事可能变得简单。
这些年,他亲眼见证,人们对于昆虫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不只是能不能吃,好不好吃的问题,就是真的可以改变一些人对自然之物的看法。”
科普回馈
蒋文娟感到欣慰,在昆虫领域,柒柒的知识储备是超越父母的。在视频中,柒柒的台词不只是介绍昆虫本身,还会介绍源起、分布、特性。而通过抖音短视频,柒柒也认识到很多本地的虫友,大家相约去户外活动。以上种种,让柒柒收获了一些户外品牌的青睐。
或许,对柒柒来说,他最大的成就是带动了父母。在他“出圈”后,媒体去他家中采访,蒋文娟当场允许一只壁虎爬到自己胳膊上,并向来者介绍,这叫“睫角守宫”。
柒柒在介绍一只竹节虫。图/抖音号 @柒柒的昆虫世界
在与网友交流时,也有家长对蒋文娟表示过对于孩子融入学校的担忧。毕竟,喜欢昆虫的只是少数人。柒柒妈妈对此并不焦虑。因为在儿子的带动下,班上的同学对昆虫都有了兴趣,经常去他家参观。这个夏天,他还因为讲虫子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去年10月,卓雅小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已经开设了观鸟社团。了解到张赫奕同学的爱好,学校也会针对学生多样兴趣开设相应的社团,支持更多孩子们探索大自然。